请欣赏参观博物馆有感(精选9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参观博物馆有感 篇1
前几日,我从奇台县文广局的工作简报上得知,一位收藏爱好者在吉布库镇开办了一家农耕博物馆,简报上还说,该博物馆藏有国家一级文物100余件云云。我看了很吃惊,打死我也不敢相信:一个私人博物馆怎么会有100多件国家一级文物呢?可这明明出自文化主管单位的工作简报。我当即打电话向县博物馆的负责同志询问,回答说,那是农耕博物馆主人自己说的,事实并非如此。虽然没有收藏“100多件国家一级文物”,但是我还是很想去看看。8月6日,我终于找到了机会,约上同事严发金,驱车一同前往吉布库镇。
路好车快,上路不到半个小时我们就到了吉布库镇,一打听才知道博物馆在来时的路边,我们掉回头,按当地人的指引,很容易找到了博物馆。这是一个占地面积约20亩的园子,园子已经建成,初具规模,里面露天摆放着几十副木质车轮,车轮有大的,也有小的,车穿也有粗有细;另外还有十余副石磨盘,有的是旱磨的磨盘,有的是水磨的磨盘,大小、薄厚不一。园子正中就是博物馆了。这是一个占地面积约500平米左右的平房,坐南向北,门楣上一行楷书大字:“奇台农耕文化博物馆”。我们登堂入室,里面全是农耕文化的遗物。从犁、耙、耱到收割、打场等生产环节的用具全有,还有斗、升、杆秤、撒子、献子、脚踏罗、风车等。这些东西我都很熟悉,有的我以前也曾经使用过。比如镰刀、木叉、木锨、斗、升、油灯等,有的是我小时候见父母亲曾经用过的,比如脚踏罗、风车、土犁等。
一圈转完,我有些震撼,不是为这个博物馆的藏品所震撼,而是为这个时代所震撼!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大变革、大变迁、大变化的时代,此前谁会想到我曾经使用过的用具竟然变成“文物”进入博物馆供人们参观?石磨、木轮车、土犁、油灯、木桶等,这些都是使用了数千年的用(工)具,竟然一夜之间成了历史文物!而我则是这一历史变迁的见证者之一。农业机械化是毛泽东时代的梦、农业现代化是邓小平时代的梦,而当这一切忽然变为现实时,怎能不让人震撼!
最后,我想说的是,馆藏中尽管真品占大多数,但也还避免不了复制品或仿品,作为农民自己的博物馆,不应该苛求这些。但在接待青少年时,必须讲明哪些是仿品,免得误导青少年。
参观博物馆有感 篇2
今天是第四十一个世界地球日,为了让我们可以更好的学习科普知识,了解古生物和地质结构,能够更加的热爱和珍惜我们的地球,老师带我们参观了南京地质博物馆。
我们首先来到了地质博物馆新馆,新馆有四层楼,每层楼都有各自不同的主题。
走进一楼,这里是一度电展区,用很多模型和图片向我们介绍了许多绿色的发电知识,还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实验机会,同学们你争我抢的积极参与,非常有趣。
来到二楼展厅,大家更加兴奋,这里不愧称为恐龙世界,只见山下,树旁,草地上,瀑布边,到处都是一头头巨大的恐龙。有鹦鹉嘴龙,有翼龙,有近蜥龙……最让我们惊叹的是一头巨大的大夏龙,它真是太大了,有8米高,28米长,据说是亚洲最大的恐龙,我们站在它的面前,显得非常渺小,就连那些原本看起来很大的恐龙和它一比,也都统统变成小弟弟了。只见他四肢粗壮,身体庞大,尤其是长长的脖子,几乎有身体的一半那么长,真是太神奇了,但是和它的身体比起来,它的头太小了,我不知道它那小小的嘴巴每天要吃进去多少东西才能填饱那大大的肚皮呀,我猜肯定是不停的走哪吃哪。徜徉在这美妙的远古画面中,看着远古的风景,看着这一具具古老的化石,我仿佛看到了许许多多的恐龙在我面前嬉戏玩耍,那么的真实,那么的生动。
离开了了恐龙世界,我们来到了三楼,这里是行星与地球的展厅,通过许多实物,标本,模型和图片为我们揭示了宇宙的起源,太阳系的形成,地球的诞生,斗转星移的行星运动,运动不息的地球系统和雄伟壮丽的自然奇观,使我们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在四楼,我们通过许多模拟场景展示、演化长廊表,了解了生命由水生到陆生,由简单到复杂的曲折演化过程,学到了许多生命进化的知识。
参观完新馆,我们又参观了地质馆老馆
在回家的路上,我的眼前又出现了一幅幅恐龙化石的图像,可惜的是,那些曾经的地球霸主已经彻底的从地球上消失了,他们曾经是那么强大,那么不可一世,而毁灭的原因是地球变暖。如今,我们的地球又在逐渐变暖了,所以,我们要赶快行动起来,同心协力,保护环境,提倡低碳生活,好好的呵护我们唯一的地球,让我们可以在这个美丽的星球上永远快乐的生活下去…
我喜欢南京地质博物馆。
参观博物馆有感 篇3
12月15号早上,地质工程专业的卓越班、1班和2班全体学生搭乘校车赴中国地质博物馆进行了一次实习。而这也是我第一次进入这种博物馆参观。作为亚洲最大的地质博物馆,中国地质博物馆共有五个基本陈列展厅。分别是一层的地球厅,二层的矿物岩石厅和宝石厅,三层的史前生物厅和四层的国土资源厅。
进入博物馆后,一位来自地质大学的大三学姐负责为我们卓越班进行展品的介绍。听她讲得头头是道的样子,我真的好生羡慕。不过,与此同时,她也激发了我对地质工程专业的兴趣,增强了我对地质知识学习的信心——几年之后,我也会有质的转变!
在地球厅中,展馆是以地球的内动力地质作用为主线来设计展品的。它为我们呈现了火山喷发、断裂和褶皱等地质现象、地震等地质灾害和喀斯特地貌等地质景观,形象地使我们对地球有了一次更深入的了解。
而二层的矿物岩石厅则展出了近千件矿物珍品和典型岩石标本。它以宏观产出状态和微观结构组合的方式,为我们展示了丰富多彩的岩石标本及知识。同时,它也让我认识到我现在所学的知识仅仅是一点皮毛,要想将来有所建树,我还需一步步地努力探索。
宝石厅则展出了各种天然宝石和人工宝石,融入了东西方的珠宝文化,介绍了宝石鉴定和鉴赏方面的知识。看着这些色彩缤纷、闪烁耀眼的各类宝石,我不禁有了一个不知该不该有的想法——要是哪天,我能找到一两块这样的宝石,那就太好了!不过,至少目前来说,这还是一个很遥远的幻想。
史前生物厅则以史前重大事件为线索,为我们介绍了生物的发展过程。其主要包括早期的生物大爆发、生物登陆、恐龙和鸟类、生物大灭绝和人类时代等内容。我打小时候就对生物的演化极为感兴趣,而参观过这个展厅之后我对古生物的演化的印象又进一步加深,相信大一下期的古生物学那门专业课应该不是什么挑战。
国土资源厅分类展示了我国土地。海洋、矿产资源的基本知识,反映了我国国土资源工作和地质工作的成果,它是我看到了我国地质工作者艰辛探索的足迹,对我是一个很大的激励。
总之,参加地质博物馆后,我收获颇多。相信在今后的专业知识学习中,我会一步一个脚印,迈向成功之门!
参观博物馆有感 篇4
上周五,我们去了博物馆参观。
在博物馆里面我们看到了许多关于古代的一些文字和图片,比如:我们淄川天然构成的蛤蟆石,雄伟的马鞍山……在一楼看到了一些陶器和一些关于未来的图片,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个机器人和人合成的“人”,那个图上头画了一个人:一半是机器,一半是人的身体,上头还写了一些关于这张图片的介绍。
来到二楼,我明白了我的家乡也有许多名胜古迹,比如像:峨庄的昭阳洞,洪山的蒲松龄故居……二楼还有许多古代时用的一些兵器和一些白银币,古钱……其中我最喜欢古代时用的兵器,比如:刀、剑、戟……
三楼是最好玩的地方。那里有许多电脑,还有一些:鲁班木球、猜生肖、测发电力、磁力乒乓球、滚珠子、节能灯、融合镜……可好玩了,其中我最爱玩的是鲁班木球,虽然很难拼,但我也拼起来了一个。
这个博物馆真搞笑呀!
参观博物馆让我明白了许多科学道理,比如,像电脑里的一些游戏给了我一些启示:不能乱杀野生动物,不要乱砍树木,不能随地吐痰……在玩节能灯的时候,我明白了:我们要少用电。在玩测电力的时候我明白了:手心的汗越多,放电的可能性就越大。
参观完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勇于探索,勇于实践,专心致志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必须能实现我们完美的愿望。
这天,爸爸带我去博物馆参观海洋生物。博物馆位于市政府的西面,走进博物馆,看到的是海洋生物的各种介绍。在这些海洋生物中,其中我对鲨鱼最感兴趣。
鲨鱼标本的体形比较小,他的眼睛像小的白化石一样,我还明白鲨鱼眼睛视力很不好他几乎看不到东西。但他有敏捷的嗅觉性。
你们明白为什么在沙漠能够看到海市蜃楼吗?就让我来告诉你吧!因为沙漠的阳光很强烈,阳光反射过来,就构成了海市蜃楼。海市蜃楼,就像在杯子里倒水,然后把筷子放到杯子里,在外面朝里面看,筷子就像被折断了一样,海市蜃楼跟这个的原理是一样的。
在人山人海的博物馆内,我看到了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有鳄鱼,鲨鱼,热带鱼,等等等等,我就不一一向你们介绍了。你没有时间的话必须要去博物馆看看哦!哪里会让你懂得许多知识的,不要错过这大好机会哦!
参观博物馆有感 篇5
古生物是过去曾经活跃在我们现在所居住的地球上的一种生物的统称,而今天的我在与它们相隔几年万年后重新相遇。对于古生物,在我未真正认识它们之前,对于它们中印象最深的,当然就是恐龙了。因为它们曾是暂领地球多少个世纪的霸主,所以同样也是它们让我燃起了对古生物研究的爱好。
我站在宽广的博物馆中面对着它们遗留下来的骸骨,不禁开始想用手轻轻触碰它,想感受它的经历,想去了解它的所有,想知道它们所生存时的地球是什么样子,它们是否同样为了生存而不择手段,它们是否也会为了仅小的利益互相残杀。面对骸骨,我不由的心中开始惧怕起来,不是因为它那庞大的身躯,不因它的尖利的捕食工具。因为我看到了它们不同的一面,它们虽然同样为了仅小的利益而不择手段,却其目的不是自己,而为了自己的种族,为了自己的种族能生生不息的繁衍下去。它们虽然经常厮杀,却不是为了自己的生存,而不得已的选择,面对比自己更加庞大身躯的敌人,它们不会惧怕,因为它们坚信着自己的信念和团结的意识一定能战胜敌人。
而同样看到遗留下的生物标本,它们曾是现在某些生物的祖先,尽管它们与人类比起来很渺小但它们却是当时的植被生物的霸主。换眼观今,看如今的我们,作为一种进化的高级哺乳类动物,每天面对的自己的贪婪与私欲,不断的去残杀许多生物,不断的去破坏地球的生态平衡。用着自己进化而来的“思想”去自称是高于一切生物的霸主,却不曾想面对自然的力量,自己是如何的渺小与脆弱。
面对着厚厚玻璃的阻挡,我无法去亲手触摸与感受那些古生物,但我也不想去感受它们,因为我害怕自己再次被它们的精神所震撼。我也许对于这次博物馆非常感谢,因为通过它让我能深入的知道那些古生物,能深刻的体会到它们的精神与面对生存的无奈。
也许我们人类在面对如今的世界该静下来思考一下,尽管可能浪费你一些时间,但是我们是否该想一想,如此我们将那些在地球上生存的生物的遗骸与骸骨保存下来,用厚厚玻璃来维持它们的样子,来研究与观赏,但是如果时间再经过多少亿年,我们人类的骨骸与遗骸是否也能有资格在那样的玻璃下去被更加高级的生物去观赏与研究呢?
参观博物馆有感 篇6
柳州市博物馆是一座拥有先进设施与现代化功能的综合性国家级重点博物馆,也是柳州市标志性建筑之一。
从外观看去,博物馆采用花岗岩风暴石砌筑,典雅厚重,外廊有21面浮雕,寓意21世纪的柳州和2100年的厚重历史,反映柳州史前文明、民族民俗文化、现代文化等内容。馆藏各类文物36000多件,以壮、瑶、苗、侗族民族民俗文物较为突出;以西周云雷王纹青铜角形器、战国扁钟、汉代虎钮錞于、铜镜和铜鼓以及明代大书法家董其昌、清“四王”、近汉代的齐白石、张大千等书画为珍贵,许多馆藏文物颇具地方特色,因其精美罕见而成为国之瑰宝。基本陈列有《柳州历史文化陈列》、《柳州少数民族风情展》、《古代青铜陈列》、《古代书画扇面陈列》、《古代陶瓷陈列》,向观众直观地展示出柳州独具魅力的民族文化和悠久历史。
柳州又称龙城、壶城,她不仅山水秀美,更显人杰地灵,有壮、侗、苗、瑶、仫佬、毛南、回、水、满、土家等多个少数民族居住,民族风情浓郁,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丰富,异彩纷呈,这里是壮族歌仙刘三姐的故乡,是唐宗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任职之地。壮族的歌、侗族的楼、苗族的节、瑶族的舞,展示了柳州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活。这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人文鼎盛。从远古人类留在白莲洞的足音,到唐代俊伟柳宗元释奴办学的举措,至明清贤良惠及乡里的恩泽,丰厚的文化积淀滋养着柳州人,并形成独具特色的柳州文化,一如浩荡柳州江、千年流芳。 展览将柳州五万年的悠久历史有机地贯穿起来,既突出重点,又纵览全局。通过布景方式和不同历史时期的文物实体,生动而详实地再现柳州历史风貌,以经典的亮相展示古城风采,以经典的力量呼唤文化传承,以经典的链环绵延古城文明。
展览中的文物,它们本身所呈现的或许只是人类漫长进化历程中的一个片段,一个场景,然而它们却连缀成一段完整的历史,让古城的过往生动地展现于后人眼前。
解读历史,是建设未来的另一种方式。我坚信,柳州先人给我们创造和传承下来的优秀历史文化,将激励后人为建设更加美好的龙城贡献更多的聪明才智。
参观博物馆有感 篇7
正值春暖花开之际,老师组织我们参观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十一五辉煌展览活动,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部分。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情绪重温历史足迹,忆往昔峥嵘岁月,受益匪浅,感慨良多。
博物馆正门上方有是毛泽东主席亲笔书写“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匾额。建筑巍峨壮观,气势雄伟。军事博物馆是中国惟一的综合性军事博物馆。是收藏我国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近代和现代的革命历史文物,研究和宣传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历史的国家博物馆。
首先,我们参观了兵器馆。那里陈列着中国自行研制的坦克、大炮、导弹、火箭和卫星。顿时,我们被这种威严的场面怔住了。那里的每一件武器,都凝结着中国人的血汗。强大的国防才能保卫我们的国家,先进的武器才能支撑起强大的国防。
在土地革命战争馆,我们看到了翻身农民在党的领导下斗地主、分田地的巨幅油画,我们看到了贫苦百姓争相送自己的儿子、丈夫参加红军的照片,我们感受到了劳苦大众对党的拥护和爱戴,看到了党在人民群众的地位;在那里,我们看到了在艰苦卓绝的战斗环境中老一辈革命家亲笔起草的战斗电文,看到了党领导下的红军长征时用过的牛皮水袋和草鞋,看到了过草地、爬雪山时艰难的步伐,我们感受到了正是有了党对军队的领导,正是有了党组织以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我们的军队才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我们看到了党的新政权面临的恶劣环境和艰难局面,一面党旗,一片忠诚,一分誓言,一颗赤心,老一辈革命家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着中国最伟大的战争。
当看完抗日战争纪念馆后感触颇多!真是为那些侵略中国的小日本们感到可恨!为那些在战争中死去的平民百姓感到悲痛!为那些抗日英雄感到惋惜和发自心底的敬佩,敬佩他们的不怕牺牲敢于拼搏甚至同归于尽的大无私奉献精神,敬佩他们的骁勇善战英勇顽强!我们永远不会忘掉他们——正因他们是我们最可爱的亲人!
接下来的时刻里。我们依次参观了全国解放战争馆,抗美援朝战争馆,古代战争馆。由于时刻有限,我们结束了我们的参观。对军事博物馆的参观虽然是短暂的,对军事博物馆的印象永远都那么模糊而清晰,对军事博物馆的历史由不太了解到了解,对军事博物馆我们永远充满崇敬与自豪。
参观博物馆有感 篇8
今天,同学们一个个都咧着嘴,笑眯眯的,知道为什么吗?因为老师要带我们去参观博物馆里的秦始皇兵马俑。
博物馆里的雕像刻得真是栩栩如生。一进正门,我就望见那用纯金雕刻成的“孔子周游列国”,金光闪闪,它大约价值1.285亿元人民币呢!我想:刻这个雕像的人肯定辛辛苦苦刻了好几年,他连每一根胡须都镌刻得非常仔细,怪不得同学们都赞叹不已。
顺着楼梯我们来到了秦始皇兵马俑展览室,哇!这里的古代文物那么多,看得我眼花缭乱。在这里,我了解到了秦陵有9367个足球场那么大,陵园占地56.25平方公里(k㎡),封土现高52.5米。其中,我最喜欢的文物和兵马俑有以下几种:鼎,它的作用是为了显示自己国家强大的威力,鼎中的“巨无霸”要数212公斤的铜鼎,它的4个脚上都刻着精美的兽图,真是漂亮极了;在战国时期,各国的钱币也是不一样的,齐、燕国是用刀币,赵、魏、韩国是用布币,秦国是用半两钱,楚国是用蚁鼻钱……最后,秦国统一了各国,也统一了全国的钱币,统一时的钱币是用秦半两;看着看着,突然,我发现远处有一个长方形的古怪的东西,听同学说是
一个棺材,走近一看,噢!原来是一个放死去的珍禽异兽的陶棺,看来古人还是挺爱护动物的。兵马俑一共大约有八千多人,其中有:立射佣是轻装步兵,它的手的姿势好像持弩的动作,看到它的这个姿势使我想起了战士们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情景;高级军吏佣俗称将军佣,共出土了37件,是目前秦佣坑出土的级别最高的稳健,是一个年轻有为的军官,它身穿双重战袍,平均身高1.92米以上,表情严肃,头下有一个“红通通的小红花”,这是将军特有的;最特别的当然就是百戏佣,也是比兵马俑还要珍贵稀少的“另类”佣,它的一只手朝上指着天,一只手指着地,上半身是赤露着,下半身只穿着短裙,它是专门在王宫里表演、娱乐的人;……
走出大门的时候,我想:古人真是聪明绝顶,和现代比,现代人差距还远着呢!所以,我们这些少年要加把劲,多读书,读好书,一定会赶上古人的!
参观博物馆有感 篇9
今天,我们五,六年级去了“电影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座宏伟壮观的大型博物馆。只是看一眼,就被它的外表所深深吸引住了。这真像是一座神奇的宫殿,让人不由自主地想推开宫门进入它的世界去了解它。同学们带着兴奋的心情踏过红地毯,轻轻地走进了电影博物馆。
走过大门,仿佛一切都是那么美妙。我们的眼睛目不暇接,急于要把博物馆里的每一幅画,每一件展品都能深深地刻在脑海中,让它在记忆中成为永恒。
在四层,老师让我们分组进行考察,并记录下来。我们组五个人在蜡像厅中,35个银幕,57尊蜡像,让我们感受到从古到今,人类穿着的衣服。“电影拍摄的图片”,“四路声画套片机”,“古代印片机”,“洗片机”和“古代放映机”让我们领略到了人类的聪明。我们仔细地观察着,认真的做着记录,不放过没一张图片,没一个细节。
看一场“魔毯电影”,脚踩在用玻璃做的地板上,生怕踩碎了。好看的“魔毯电影”不光在银幕上可以观看,而且在玻璃做的地板上也可以观看,而且内容并不相同。在博物馆里,不光有好看的“魔毯电影”还有出色而神秘的“水幕电影”“水幕电影”是由水流高速喷出而形成的雾状“银幕”。电影不仅可以“正拍”,“倒拍”还可以“水下拍摄”。真是丰富多彩呀!
在电影简介的介绍下,我知道中国电影是在1905年诞生的。我不由自主的感叹到:从1905年到现在,中国电影经历了多么的岁月呀!
11:40马上就要到了,我们马上就要离电影博物馆了。电影博物馆,心潮澎湃。折服的不仅是它宏伟的建筑规模,更惊愕于它的生动内容。它凝聚着所有电影工作者的聪明和心血。中国电影从1905年至今已有百年的历史,无数电影工作者呕心沥血,开创了中国电影的新纪元;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电影人,凭借着卓越的才干和不屈不挠的奉献精神,始终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推动着中国电影不断繁荣、不断发展,不断壮大,不仅使中国人民为之自豪,更是创造了中国电影饮誉四海、走向国际的兴旺景象。一百年的中国电影,硕果累累,树立了一座辉煌的历史丰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