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幼儿园中班美术教学教案(精选10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中班美术教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欣赏苏联民歌,练唱歌曲《山楂树》,了解苏联民歌的特点。
2、感受民歌的内容及地方风格,并试着用表演的形式来表现歌曲。了解苏联的音乐文化。
3、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会唱《山楂树》这首歌曲。
4、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战争时代歌曲的热情。
教学重点:
教师教唱《山楂树》这首歌曲。
教学难点:
每位同学都会有感情的'去演唱《山楂树》这首歌曲。
教学方法:
口授法、分组练习和多媒体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歌曲简介
歌曲《山楂树》,原名《乌拉尔的山楂树》。它诞生于1953年的苏联。这首苏联时期爱情歌曲,描写工厂青年生产生活和爱情,曲调悠扬潺潺,词语意境深绵。这首歌徒为惟妙惟肖。韵律起起伏伏间,流转着浓郁的乌拉尔风情——纯真、优美、浪漫。曾有不少人误以为它是俄罗斯民歌,其实不是,它是当时的诗人拉德金和作曲家皮里别科合作的。上世纪50年代,它随着大量的俄罗斯歌曲传入中国,立即被广为传唱。特别是当时的年轻人,更是为它倾倒和痴迷,隔着一个国界,情是相通的,爱是相通的。他们唱着它,火热的青春里,有着闪亮的幸福和甜蜜。纯洁,质朴,如一株株开满白花的山楂树。
歌词有改动,变得更适合青少年演唱,让他们去传承经典。
2、用录音机或多媒体放原唱,让学生对这首歌曲有个整体印象。
3、教师教唱。
(找出难唱的乐句,带领学生打节奏,重点教唱。)
三、练习
1、学生集体唱一遍。
2、分组比赛唱。(选择比较难的段落作为比赛段落。)
3、老师点评。
这首歌曲大家学的非常快,唱的很熟练,老师很满意,让我们用掌声来鼓励自己吧!(师生鼓掌)需要注意的是,个别字的时值一定要拖够,有感情起伏的去演唱。
(在教的过程中,老师已着重强调。)
五、延伸
1、小游戏,比一比,看谁能列出关于战争时期的歌曲。
2、听一两首歌战争时期的歌曲,并请学生课后收集相关歌曲。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红河谷》
六、小结
战争时期出现了很多优秀的音乐作品,希望同学们下来多去找找听听,感受不同时代的音乐特点。
幼儿园中班美术教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尝试用三角形独特的表现方法,并迁移己有经验装扮喜羊羊。
2.体验帮小羊卷发的快乐。
3.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发型图、人手一份小羊图、蜡笔。
活动过程:
一、观察谈论——故事导入激趣,三角形发型能躲避大灰狼
森林里可真热闹,羊村里住着许多小羊,可是最近有件事让小羊们很担心,有好多的大灰狼喜欢跑到羊村来抓小羊,这可怎么办呢?小羊们说:“我如果能像小刺猬一样把自己的羊毛变成尖尖的刺就不怕大灰狼了。”忽然聪明的喜羊羊想到了一个好主意,急急忙忙就出门了,你们猜猜喜羊羊去了什么地方?(理发店)
原来喜羊羊决定去理发店里烫个发型把自己伪装起来保护自己,让大灰狼认不出,这样狼就抓不到羊了。
二、讨论演示——了解三角形的表现方法
1.喜羊羊走进理发店,理发师:“你要烫什么发型?”
喜羊羊:“我要在头上烫尖尖的发型,吓跑大灰狼。”
我们一起用小手做一个尖尖的三角形样子:食指哥哥碰碰头,大家变成好朋友,就像尖屋顶一样。
2.喜羊羊烫卷发:理发师用三角形夹子给喜羊羊烫卷发。
重点讨论:三角形画法
先画一根斜斜的刺,再画一根斜斜的刺,见面碰碰头,最后拉拉手。
请个别幼儿上前尝试在小羊头部画三角形。
我们一起来试一试烫烫三角形的卷发,夹子夹好后可以涂点不同颜色的药水,让卷发更好看。
小结:三角形的夹子本领大,可以给小羊夹出特别的'发型。这样小羊的头发就能保护自己,吓跑大灰狼。还可以卷出三角形、圆形、方形、半圆形各种卷发,真漂亮!
三、学做理发师给小羊烫卷发——用三角形以及已积累的各形状画卷发
1.出示各种流行发型图片,都有些什么发型?(圆形、三角形、方形、半圆形发型)
喜羊羊的朋友也要来烫卷发,你们想办法帮一帮小羊们,让他们的身体能够烫出各种不一样的发型。
2.鼓励幼儿在小羊的头部用三角形夹子烫发,身体上用不同形状的夹子给小羊烫卷发。
3.提醒幼儿夹子夹紧才能把头发烫卷。没夹紧的地方烫不出漂亮的卷发哦。
4.找一找有没有地方没有烫到,把小羊身体的空白地方烫卷发。
指导语:夹夹夹,卷卷卷,我给小羊烫卷发,头部尖尖三角形,身体羊毛发型多,保护自己本领大。
四、分享经验——介绍自己作品,体验帮小羊卷发的快乐
1、寻找同伴不同的卷发形状,体验帮助小羊烫发的快乐。
2、故事延续:喜羊羊和他的好朋友们都烫了卷发,大灰狼认不出小羊,一只羊都抓不到了,于是灰溜溜地逃跑了,羊村的小羊们又快乐地生活在森林了。
提问:什么形状的发型是尖尖的?尖尖的头发为什么大灰狼会害怕?(三角形)(因为会刺人,扎人)
活动反思:
总的来说本次美术课达到了预设的目标,在活动中无论是观察还是孩子自己操作,氛围都很热烈,虽然有的孩子动手能力比较差,但是他们都很努力、认真,就算孩子的进步是一点点,作为教师我们也要鼓励孩子的进步,激励他们更加努力。
幼儿园中班美术教学教案 篇3
目的:
1.尝试运用左右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2.结合动物的生活习性,为自己喜欢的动物设计新鞋。
准备:
1.鞋样范例七张(两双相同,三只不同),兔子、松鼠等动物玩具若干。
2.水彩笔、记号笔、油画棒。
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1.森林里将召开运动会,小动物们都将穿上运动鞋参加比赛,可是一不小心它们将鞋子混在一起了,这可怎么办呢?
2.为什么只有小松鼠找到了自己的运动鞋?它的鞋上有什么记号,什么花样?
3.小白兔只找到自己的一只萝卜图案的鞋子,请大家一起帮它找另一只鞋。
4.讨论:为什么其余的鞋子都不是小白兔的'?
二、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1.启发幼儿替自己喜爱的小动物找鞋。
2.启发幼儿按动物的生活习性在鞋上画出相关图案。
3.启发幼儿用左边、右边同步绘画的方式,画出左右对称的图案。
4.及时介绍色彩鲜明、有创意的作品,引导幼儿大胆创作。
评析:
活动一开始便将幼儿对左右对称装饰的观察、思考放在一个充满童趣的情景之中。接着,教师出示单个的范例鞋样,引导幼儿用排除法观察、判断鞋子的对称装饰特征。由于活动内容十分贴近幼儿生活
因此,当教师提出“还有许多动物因找不到鞋而不能参加运动会,请小朋友帮助他们寻找”时,幼儿关注动物朋友的情感油然而生,他们愉快地投入到了对这一故事情节的延伸创造之中。教师只有在安排符合幼儿认知特点的教育内容上下功夫,才能真正促进幼儿的发展。
幼儿园中班美术教学教案 篇4
【活动意图】
在幼儿园里,树叶是随处可见。且品种很多,形状独特。为了增进幼儿环保意识的培养,知道叶子也可以变成漂亮的艺术品。充分利用我们的本土资源,共同收集落叶和摘叶子。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幼儿在动手方面的技能技巧。激发幼儿对自然的好奇与兴趣。这课引进到室外,使幼儿在自由的环境进行创造,表现欲增强。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用铜芯线将各种形状独特的叶子进行规律性穿串。
2、培养幼儿用线描绘画方式进行装饰叶子。
3、进一步感受自然美与萌发创造的欲望。
【活动准备】
收集各种叶子和落叶、铜芯线、油性笔。
【活动过程】
1、感受叶子美。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欣赏、倾谈大家搜集来的一片片黄、绿、红、赭石……五颜六色的叶子;并发现叶子的形状各异。(有长条、有像手的、有圆形、有尖的……)
2、选叶子。
3、让幼儿自由选择自己最喜爱的叶子。
4、幼儿给叶子进行装饰。
5、引导幼儿用铜芯线穿树叶头环。感受树叶美。
(1)鼓励幼儿根据个人审美情趣穿制。
(2)提醒幼儿用铜芯
幼儿园中班美术教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尝试自己设计图稿,选择材料扎染纸巾。
2、能大胆操作,并积极向同伴展示和介绍自己的扎染作品和经验。
3、通过欣赏进一步感受图案与扎染方法之间的关系,对扎染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用皮筋、玩具等工具和材料进行扎染的经验。
2、用不同方法制作的扎染作品若干,相对应的方法图谱(图1)。
3、扎染材料:白色纸巾、剪刀、各色食用染料、玩具、牛皮筋、塑料抽拉带、细铜丝等。
4、师幼共同设计的图稿和据此扎染的纸巾一块(图2)。
活动过程:
1、欣赏用不同方法扎染的纸巾,迁移已有经验,进一步了解与其对应的扎法。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块扎染纸巾,你最喜欢哪块?为什么?
幼:我最喜欢这块纸巾,它的颜色像块绿草地。
幼:我最喜欢这块纸巾,它的花纹像鸡蛋,是椭圆形的。
幼:我喜欢这块纸巾,它的花纹像大海的波浪。
幼:我喜欢这块纸巾,因为它的花纹像火车道。
师:像火车道的花纹在哪里呢?
幼:在纸巾的角上。
(2)师:你知道这些好看的花纹是用什么方法扎出来的吗?
幼:像大海波浪一样的花纹是把纸巾对边折,再扎皮筋做出来的。
幼:圆形花纹是用包珠子的方法扎出来的。
幼:斜形花纹是把纸巾对角折,再扎皮筋做出来的。
幼:像火车轨道一样的花纹是在四个角上扎皮筋做出来的`。
(教师根据幼儿交流情况,在纸巾的下方出示相应的方法图谱,见图1。)
2、回忆经验,明确设计图稿与作品的关系,产生设计、扎染纸巾的愿望。
(1)出示设计图稿,引导幼儿观察设计的花纹,猜测扎法(见图2)。
师:昨天,我们一起设计了一张纸巾的图稿,看一看,上面都有哪些花纹?
幼:纸巾中间有一条斜线,斜线两边都有一个圆形,两个角上还有弧形的、像太阳一样的花纹。
师:怎样才能在纸巾上出现这些花纹呢?
幼:先把纸巾对角折,然后扎上皮筋,就会出现中间的斜线了。
幼:在纸巾两边用包珠子的方法扎。
幼:在两个角上直接扎上皮筋。
(2)出示扎染好的纸巾,引导幼儿比较(见图2)。
师:这是我们扎染出来的纸巾,看看和设计图一样吗?
幼:有点不一样,我们设计的两个圆一样大,可是这两个圆一个大、一个小。
师:想一想,这两个圆怎么会一个大一个小的呢?怎样才能让扎染出来的两个圆一样大呢?
幼:可能它里面包的珠子一个大一个小,只要选两个一样大的珠子就行了。
3、设计、扎染。
(1)共同讨论制作要求。
师:今天我们来做小小设计师,自己设计图稿,扎染一块漂亮的纸巾。大家先要想好在纸巾的什么地方染出什么样的花纹,然后把它画下来,再根据图稿上的花纹选择合适的材料扎、染。
(2)设计图稿并制作。
(教师观察并指导幼儿设计图稿,根据图稿选择合适的方法及材料进行制作。)
(3)染色。
(教师帮助幼儿拧干纸巾,并到水池里冲洗多余的染料。)
4、欣赏作品。
(1)展示设计图稿及扎染的纸巾,自由欣赏(见图3、图4)。
(2)将纸巾与设计图稿进行对比,分析成功的地方。
师:你们都按照自己设计的图稿扎出来了吗?你是怎么扎的?
幼:我先在纸巾中间包了一个珠子,再把四个角一起扎起来。
幼:我设计了好多条线。我先把纸巾对边折扎皮筋,可是发现太慢,就把纸巾再对折扎皮筋,扎一根皮筋就会出现两条线,这样就很快了。
师:看看我们扎染的纸巾和设计图稿一样吗?
幼:我发现这块纸巾和设计图稿不太一样,圆有点扁了(见图3)。
幼:我发现这块纸巾的设计图稿上的线是直的,可是扎出来的线是歪歪扭扭的(见图4)。
(教师引导幼儿共同分析原因,使幼儿知道在扎染纸巾时要看清楚设计图稿上花纹的位置,并把纸巾折叠平整。)
(3)产生继续探索使用多种材料进行扎染的兴趣。
师:今天我们用皮筋和一些玩具设计、扎染了漂亮的纸巾。老师还带了一样东西,你们看看是什么?
幼:是根小棒。
师:小竹棒也能帮助我们扎染出漂亮的花纹呢,以后我们一起来试试好吗?
活动反思:
活动中,教师在幼儿了解扎染方法及会出现什么样的图案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尝试设计图稿,有计划地选择材料进行扎染,注重培养幼儿在扎染活动中的有意性和计划性。
为了帮助幼儿解决按照图稿选择材料、在相应的位置匹配扎染方法的困难,在活动开始部分,教师有目的地选择了几块纸巾引导幼儿欣赏、匹配扎染方法;然后过渡到让幼儿根据设计图稿讨论在纸巾的什么位置运用什么方法来扎染,进一步明确图稿与作品的关系:最后,教师让幼儿自己进行设计与扎染,体验成功的快乐。整个活动层层递进,适合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在材料方面,教师不仅提供了皮筋、各种珠子及小玩具等,还提供了封口带、细铜丝等一些用于扎的替代物,以便幼儿根据需要使用。
虽然个别幼儿在设计图稿与扎染方法的匹配方面还有些懵懂。但在实践中有了新的感悟与认识,如设计的“线条”图案就是扎一根皮筋所出现的图案等。在扎的过程中,细微的变化都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孩子们真正感受到了扎染的魅力。他们在拆开皮筋、展示作品时都能主动地和图稿对比,体验到了设计、制作的快乐。
老师们听了我的一节美术课《扎染纸巾》,这节课是让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感受颜色的魅力和我们普通用纸也可以把它装饰的那么美丽。丰富的颜色,也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到快乐。
通过我自己的教学及各位老师给我的课点评,我收获较大。在自己的这一节教学中。讲解示范这一环节我认为是很欠缺,我比较紧张也让自己弄的很着急,心里想:小朋友,你们千万可别出错,快点把今天要学的教给他们,就没有详细的去示范如何折叠餐巾纸,教他们什么是对角折,什么是对边折,就想赶着让他们自己来动手折纸我再来一一指导,但是又每一个都没有顾及到。活动结束后,我就觉得刚才讲课讲的太快了,难怪会有很多小朋友没有听明白也不知道怎么做。
听了老师给我的点评,我知道在我的教学活动中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而在讲解过程中最需要改进。在大多数小朋友掌握知识的情况下,讲解少一点;在多数小朋友都不清楚的情况下,讲解这一环节非常重要,有时要做到集体教学的同时,请个别小朋友说说看,看幼儿掌握的程度。我在教学准备上也没有做足,没有考虑到幼儿弄脏手应该准备毛巾的我都考虑的不够周到,而就在最重要的讲解示范的不够清楚,及给幼儿准备了太多的染料,而杯子的杯口太小应该换用盘子,多数小朋友都没达到我所要的教学效果。而且开头的魔术本来是想介绍一下印染“纸巾”是让幼儿通过各种染的“染纸”游戏,感受我国传统的民间印染工艺,也提及一下云南的蜡染和扎染,并用图片让幼儿感受印染产生的的奇妙的肌理效果,感受朴实、充满乡土气息的对称式花纹图案,激发他们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提高审美意识。又考虑到他们太小所以不合适。就把介绍改为了小魔术。在最后的小结当中我也是草草结尾,没有深入的分析幼儿的画品并且做一个比较,让幼儿互相欣赏一下交流学习。把这个重要的环节忽略了,以后要做到每一个步骤都很仔细。
幼儿园中班美术教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幼儿学会捏人物的五官和表情,并能用色彩表现人物的情绪。
2、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3、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4、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认识不同的脸谱。
各色橡皮泥
活动过程:
1、玩“变魔术”游戏,引起幼儿变化表情的兴趣。
游戏:“会变的脸”(苦脸、笑脸、生气的脸、害怕的脸等)。
2、启发幼儿互相观察人的面部表情特征。
提问:“人笑时、哭时、生气、害怕时眼睛、眉毛和嘴巴有什么不同?"教案来自:屈;老师教;案网。"请幼儿分别描述出来。”(教师边听边捏出来)
3、引导幼儿体验色彩与每一种脸谱的关系。
提问:“当你生气时,你的脸色会有什么变化”?(变红)“黑色使你感到怎样?让你想到什么表情?”
小结:“表情不仅可以通过五官的变化来表现,还可以用不同的`色彩来变现。”
4、幼儿制作脸谱,教师巡回指导和帮助。
每个幼儿选一种表情。
5、戴脸谱到户外玩“猜猜我是谁”。
教学反思:
传统艺术是美术欣赏中十分重要的内容,我们可以用传统艺术鲜明、独特的作品风格来拓展幼儿创作思路,达到欣赏、表现美的目的。同时也能让幼儿进一步了解中华艺术宝库中的各种奇葩,懂得欣赏、热爱我们的民族艺术。
幼儿园中班美术教学教案 篇7
目的:
1.尝试运用左右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2.结合动物的生活习性,为自己喜欢的动物设计新鞋。
准备:
1.鞋样范例七张(两双相同,三只不同),兔子、松鼠等动物玩具若干。
2.水彩笔、记号笔、油画棒。
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1.森林里将召开运动会,小动物们都将穿上运动鞋参加比赛,可是一不小心它们将鞋子混在一起了,这可怎么办呢?
2.为什么只有小松鼠找到了自己的运动鞋?它的鞋上有什么记号,什么花样?
3.小白兔只找到自己的一只萝卜图案的'鞋子,请大家一起帮它找另一只鞋。
4.讨论:为什么其余的鞋子都不是小白兔的?
二、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1.启发幼儿替自己喜爱的小动物找鞋。
2.启发幼儿按动物的生活习性在鞋上画出相关图案。
3.启发幼儿用左边、右边同步绘画的方式,画出左右对称的图案。
4.及时介绍色彩鲜明、有创意的作品,引导幼儿大胆创作。
评析:
活动一开始便将幼儿对左右对称装饰的观察、思考放在一个充满童趣的情景之中。接着,教师出示单个的范例鞋样,引导幼儿用排除法观察、判断鞋子的对称装饰特征。由于活动内容十分贴近幼儿生活
因此,当教师提出“还有许多动物因找不到鞋而不能参加运动会,请小朋友帮助他们寻找”时,幼儿关注动物朋友的情感油然而生,他们愉快地投入到了对这一故事情节的延伸创造之中。教师只有在安排符合幼儿认知特点的教育内容上下功夫,才能真正促进幼儿的发展。
幼儿园中班美术教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知道被遮挡住的地方是看不见的,并且有前面和后面的区别,能在集体面前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思。
2、能够画出两种水果的遮挡关系
3、感受到绘画的魅力,喜欢绘画。
4、用舒适的方法握笔,享受大胆涂色的快乐。
5、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活动准备:
1、水果和梨的模板若干、相关的课件PPT一套。
2、课前将模板藏于作业纸下。
活动过程:
一、从游戏导入,引出水果
二、观看PPT,理解遮挡的部分看不见
1、看照片1,讨论出挡住的部分是看不见的
2、看照片2,从众多的水果中找出前与后,进一步理解遮挡部分是看不见得
3、观看示范绘画,了解绘画方法
4、讲解错误图画,强调绘画要求
三、小朋友尝试绘画,教师个别指导
四、点评作业
五、拓展练习
教学反思:
本活动让幼儿在看、听、说、尝等多种感官形式的驱动下进行学习。
水果是小朋友熟悉并且喜欢的食物,水果不但营养丰富,而且颜色、形状和味道等也多种多样。让幼儿在充分的体验中学习认识水果,整个活动很受幼儿的欢迎。但是同时,幼儿在活动中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活动的秩序也存在了一定的不稳定性。在这个活动的进行中,我也出现了这个问题。
另外,这个活动让幼儿猜猜果肉的颜色、味道,让幼儿尝尝水果,这些环节都要保育老师的密切配合,活动中教师应出示一个水果,请幼儿介绍完之后,让他们对果肉进行猜测,之后就该切开水果看看里面的`果肉,然后尝尝味道。但是考虑到幼儿尝水果和教学环节相交叉的形式可能使幼儿注意力分散,很难控制教学活动的纪律。因此请了一位幼儿上来尝,之后告诉幼儿什么味道,幼儿猜对了吗?整个活动介绍结束后再请幼儿集体尝不同的水果。但是这个环节可能和刚才的猜味道环节又衔接不够连贯,难以调动幼儿的回忆。
所以觉得这个活动要上下来容易,但是要上好还要考虑很多的环节连贯性。
幼儿园中班美术教学教案 篇9
【活动意图】
在幼儿园里,树叶是随处可见。且品种很多,形状独特。为了增进幼儿环保意识的培养,知道叶子也可以变成漂亮的艺术品。充分利用我们的本土资源,共同收集落叶和摘叶子。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幼儿在动手方面的技能技巧。激发幼儿对自然的好奇与兴趣。这课引进到室外,使幼儿在自由的环境进行创造,表现欲增强。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用铜芯线将各种形状独特的叶子进行规律性穿串。
2、培养幼儿用线描绘画方式进行装饰叶子。
3、进一步感受自然美与萌发创造的欲望。
【活动准备】
收集各种叶子和落叶、铜芯线、油性笔。
【活动过程】
1、感受叶子美。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欣赏、倾谈大家搜集来的一片片黄、绿、红、赭石……五颜六色的.叶子;并发现叶子的形状各异。(有长条、有像手的、有圆形、有尖的……)
2、选叶子。
3、让幼儿自由选择自己最喜爱的叶子。
4、幼儿给叶子进行装饰。
5、引导幼儿用铜芯线穿树叶头环。感受树叶美。
(1)鼓励幼儿根据个人审美情趣穿制。
(2)提醒幼儿用铜芯
幼儿园中班美术教学教案 篇10
中班美术活动教案《秋天的树叶》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美术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在示范讲解的引导下,掌握拼贴技能,学习将彩色纸条撕成小纸片,发展手指灵活性,对撕纸活动感兴趣,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美术活动《秋天的树叶》含反思教案吧。
目标:
1、学习将彩色纸条撕成小纸片,发展手指灵活性。
2、在示范讲解的引导下,掌握拼贴技能。
3、对撕纸活动感兴趣。
4、尝试将观察对象基本部分归纳为图形的方法,大胆表现它们各不相同的`特征。
5、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准备:
若干不同颜色的长条纸,一棵树,范画,胶水,抹布
过程:
一、复习儿歌《片片飞来像蝴蝶》
1、师:现在是什么季节呀?秋天树叶变成什么颜色?秋风吹来了,树叶会怎么样呢?
2、师幼共同表演儿歌《片片飞来像蝴蝶》
二、观察图片引起兴趣。
1、师:呜呜呜是谁在哭呀?它为什么哭呀?
2、师:大树妈妈的树叶宝宝被风吹走了,我们帮大树妈妈把宝宝找回来吧!
3、师:大树妈妈的宝宝都躲在这些彩色的纸条里。(师出示彩色纸条)4、师示范并讲解把彩条撕成纸片以及粘贴的方法。
5、幼儿尝试用长纸条撕成小纸片。
6.幼儿尝试将撕碎的纸粘贴在树上。
边做边说一说:我给什么大树找到了什么颜色的宝宝。例如:我给大树找到了红颜色的宝宝……。
三、共同欣赏作品。
1、共同欣赏作品。
2、师幼共同演唱歌曲《秋天》,感受秋天落叶的美丽。
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教学活动,我深深的体会到了要上好一堂课是需要做充分的准备的,不仅仅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更重要是要让他们感兴趣,这样,孩子们才能跟着你的思路走。
本文扩展阅读:树叶是树进行光合作用的部位。叶子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形状、大小、颜色和质感。叶子可以聚成一簇,也可以遍地散落。叶子的边缘可以是光滑的,也可以是锯齿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