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读《西游记》有感(精选8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西游记》有感 篇1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再读《西游记》,不再是当初的那份浅薄,也不是为了钦慕某个人物或某项本领,而是一种对人生的领悟、对生命的升华。
孙悟空,童年的纯真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总是主角,让人不觉把目光投向了他,犹如磁铁对铁屑的吸引,却又觉得理所当然。粗看,他有七十二般变化、筋斗云等众多本领,还有一根金光闪闪的金箍棒;细品,陡然发现那就是我们纯真的童年:总是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充满了纯真的顽皮、无畏,也总充满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看着他,似乎你也回到了那金色的童年,总勾起几丝甜蜜。
猪八戒,青春的萌动
八戒意味着戒去八项事,让一个青春戒去心中的萌动,却不可行。他就像人生的青春期,青春开始萌动,开始有对异性的追求,也是开始创业的黄金时段。可身上却总有着一些缺点:懒惰、贪吃。陡然发现其实这就是我们的青年时代,雄心万丈却又屡屡出错。
沙悟净,中年的麻木
沙悟净在《西游记》中似乎总是一个人默默的挑起担子走在最后面,脸上总是一个表情,却又充满干劲,勤劳似乎又不好说,是一种逆来顺受吧!他脱去了稚嫩也失去了激情,有的只有麻木。这就是中年人的真实写照啊!人到中年,尝过了太多的酸甜苦辣,历经了种种挫折,已经对它们麻木了,只是扎扎实实地前行。
唐玄奘,老年的顿悟
唐玄奘,似乎眼中充满了智慧的光芒,气质更是脱俗,每一句话都充满玄妙,令人再三品味,不得不称赞他是一名智者。但我认为他更应该是一名老者,经历了沧海桑田般的岁月,就如老年对生命的感悟,充满了理性的光辉,眼中没有一丝迷茫,全然是一种淡然,一种智珠在握的感觉,即使泰山崩于前也面不改色。沧桑的眼神在他眼中偶现,看见他,犹如看见自己爷爷辈的人一样。
在《西游记》中,演绎的不是西游,而是人生,童年、青年、中年、老年尽在其中,让人有了一种对生命的顿悟。
在人生的道路中,让我们充满悟空的蓬勃朝气,带着八戒的无畏,携着悟净的成熟,怀着唐僧的理性上路吧!未来永远属于我们!
读《西游记》有感 篇2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名著之一,是我国古代一部优秀的浪漫主义神魔小说。整部小说充满了离奇、精彩的神话故事,每每读起,都会令我情不自禁地融入到精彩的情节中,被其中文字的魅力所打动。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我最喜爱的角色:他热爱自由、勇于反抗;他本领高强、天赋异禀;他不畏艰难、矢志不渝……孙悟空的出生不同凡响,这也注定了他将有不凡的作为。他天资聪颖,很快便学得了本领,但也因此,孙悟空野性难驯,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因此也有了后来的大闹天宫。
大闹天宫失败后,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之后被唐僧救出,同往西天取经。此后的孙悟空己不在是那个叛逆的形象,而是成为了头戴金箍、保护唐僧、杀妖除魔的战斗英雄。在西天取经的过程中,孙悟空的战斗精神值得称颂,在重重困难面前,他顽强不屈、随机应变:红孩儿用三味真火将他烧得九死一生,可他依旧抖擞精神,勇敢索战;小雷音寺中,群神被擒,他孤军深入,与恶魔较量;他善用计谋,变身成不同角色,一步步将妖怪铲除。
正因如此,他才成为了唐僧最得力的徒弟。
往事悠悠,我不禁回想起了学轮滑的事。去年过生日的时候,爸爸妈妈给我买的一双轮滑鞋当生日礼物。当时,我特别高兴,接过礼物,脑子里就浮现出我穿着轮滑鞋潇洒滑过来滑过去的景象。心想,我一定要快点儿学会。于是,傍晚的时候,我迫不及待的戴好护膝、护时、护手和头盔,穿好轮滑鞋,要妈妈带我去篮球场教我学轮滑,到了篮球场,妈妈扶着我,让我慢慢滑动,刚开始,因为有妈妈扶着,我感觉轮滑一点也不难。可是,妈妈一放手,
我就摔倒,这样反复好几天都是这样。有一次,又摔了,我就坐在地上不想起来了。这时候,妈妈说“起来继续练呀”。“不想练了。”我有些不耐烦地说。妈妈摸了摸我的头,耐心的和我说“你看,孙悟空本事那么大,不也是也有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你想想他是怎么样做的。每个人都有遇到困难的时候,只要不放弃,坚持到底就一定会成功。”
人总会有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只要坚持不放弃,就一定会有收获。
读《西游记》有感 篇3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的一部老少皆宜、丰富多彩的作品。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同舟共济、历尽艰辛,为着共同的目标不懈努力,最终到西天取得真经修成正果的故事。小的时候,我就看过《西游记》的动画片、电视剧,大一点又看了《西游记》的连环画、注音读物,现在我开始看吴承恩的原著了。我不仅仅喜欢里面精彩绝伦的神魔武打和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还喜欢这本书给了我很多的人生启示。
《西游记》这本书塑造了四个主要人物,他们各有特点,性格各不相同。有足智多谋、忠心耿耿、嫉恶如仇的孙悟空;有憨厚淳朴、贪吃贪睡、做事马马虎虎的猪八戒;有老实诚恳、踏踏实实、任劳任怨的沙僧;还有心地善良、信念坚定、贤愚不分的唐僧。这四个人物中,我最喜欢的便是孙悟空。因为他神通广大,技艺高超,一路保护师傅取得真经,是我心目中的大英雄。在这一路的艰辛中,他始终为着师傅,想着师傅,保护着师傅,即使师傅误会了他,将他赶走,还不忘叮嘱八戒:碰到妖怪要提他的名字。只要一听师傅有难,他就不计前嫌,立即赶回来救师傅,充分体现了他对师傅的无限忠诚和敬爱。
在“三打白骨精”的故事中,当白骨精第三次变成了一个老公公时,当唐僧猛念紧箍咒时,他忍着剧痛,坚持为师傅打死白骨精。
在“乌鸡国辨妖”的故事中,孙悟空忍痛辨别出妖精,可当唐僧念过紧箍咒后,他已头痛不堪,但依然忍者剧痛,和两位师弟一起铲除妖魔。
在“大战红孩儿”的故事中,红孩儿用三位真火把孙悟空烧得痛苦难堪,又被龙王用凉雨水激了一下,顿时他腰酸背痛、腿软筋麻,可当他被师弟救回时,仍然想着师傅,丝毫没有顾虑的自己的身体。
……
读了这些故事,我感受到了孙悟空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追求精神。其实,我们的成长之路就如同唐僧师徒取经一样,也一定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只有像孙悟空那样坚持不懈、乐观坚强,百折不挠,才能一次次克服困难,一次次取得成功。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我要把这种精神放到学习上,我相信,我一定会学得更好!
读《西游记》有感 篇4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全书一百回。其作者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中国明代小说家。
《西游记》在艺术上的最大成就,是成功地创造了孙悟空、猪八戒这两个不朽的艺术形象。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的第一主人公,是个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他有无穷的本领,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他有着大英雄的不凡气度,也有爱听恭维话的缺点。他机智勇敢又诙谐好闹,且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敢斗:敢与至高无上的玉皇大帝斗,楞是叫响了“齐天大圣”的美名;敢与妖魔鬼怪斗,火眼金睛决不放过一个妖魔,如意金箍棒下决不对妖魔留情;敢与一切困难斗,决不退却低头。这就是孙悟空,一个光彩夺目的神话英雄。
说道猪八戒,他是一个喜剧角色,他有时也会表现得憨厚老实,有力气,敢与妖魔斗争。但他有满身毛病,如好吃,好占小便宜,好色,怕困难,常常要打退堂鼓,心里老想这高老庄的媳妇,有时爱撒谎,可笨嘴拙腮的说不圆;他还时不时地挑拨唐僧念金箍咒,让孙悟空吃点苦头;他甚至还藏了点私房钱,塞在耳朵里,他的毛病实在多,这正是小私有者的恶习。作者对猪八戒的缺点是很严厉的,但又是善意的。他并不是一个被否定的人物,因此,人们并不厌恶猪八戒,相反感到十分的真实可爱。
另外,又有其性格特征是崇信佛法,立场坚定,且有时贤愚不分的唐僧;另有憨厚老实的沙僧。更有那微至的白龙马。
《西游记》问世以后,很快成为明代四大奇书之一许多仿作、续作纷纷出炉,但只有《西游记》一书具有惊人之笔。此外《西游记》还引起人们对神怪题材的广泛兴趣,掀起了神魔小说的创作高潮。同时,《西游记》很早流传海外,深受各国人民喜爱。这部作品已被译成多种外语,还包括了世界语、斯瓦西里语等冷门语种的译本,甚至早在1890,马来文的《西游记》故事译本已有五种之多。在东方,它深深影响了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的文学创作,成为这些国家们的作家们纷纷效仿的范本。他的确是世界文学长廊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读《西游记》有感 篇5
“刚翻过了几座山,又抓住了几个妖,妖魔鬼怪怎么它就那么多……”听着这熟悉的旋律,我的眼前就好像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了师徒四人那一路坎坎坷坷去西天取经的画面…..
我们能想像到,当时唐三藏受唐玄宗李世民的委托去西天取真经,要承受多大的压力,要面临多少前所未有的困难。如果失败,不仅会受到其他僧人的白眼,失去皇上对他的信任,还极有可能被砍头。尽管有这么多的难处,况且路上又凶险万分,整整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其中不下五十难都差点要了他的命,但他还是一直坚持了下来,取得了真经,将真经带回给了大唐皇帝李世民。
相传唐僧在取经时曾穿过沙漠,在穿过沙漠的时候唐僧他也从没有半点懈怠,可见他的意志多么坚定,如果没有超于常人的意志,恐怕他早就渴死在沙漠当中了,可能换了普通人,就只会仰天长啸:“啊!神啊!救救我吧!”
第一次出现幻境的时候,他看见一座奔跑的绿洲,他追了半天,发觉是幻觉,赶快坐下来调整。一会儿幻觉就消失了,如果他不及时醒悟,那么他肯定会累死了,所以他这一次成功拯救了自己的性命。
第二次出现幻觉时,他发现天忽然暗了下来,一座大门从天而降,上面带着火,接着一个个恶魔从地里爬出来,在他附近搭了个火堆,围着他跳舞,虽然一个接一个恐吓他,但是他并没有太恐慌。他镇定自若的走了出去,朝着天空大喝一声,幻觉立马消失了。
正是这数不清的挫折,让唐三藏积累了很多经验,再靠着自己的努力,成功取得了真经。历史上也有这样的人物,比如越王勾践,虽然也经历了许多挫折的考验,但是他并没放弃,卧薪尝胆,最后终于打败了吴王阖闾,用自己的实力印证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句话。
没有谁的一生是一帆风顺,总要面临各种各样的挫折和打击。有挫折并不是坏事,它能让我们从中学到很多有用的东西,更好的完善自己,有挫折才能成长,才能提高。我们在生活中也常常会被对手打败,但不要气馁,只要找出不足,改正错误,终有一天你会超越他。挫折是横在我们脚下的基石,勇敢地去翻越它,你就会看到最美的风景——成功。
读《西游记》有感 篇6
《西游记》,洋洋洒洒写了整整一百回,其中干货不过二字:“取经”。孙悟空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眨眼就能在大唐与雷音寺间溜个来回,即便是沙僧、八戒,虽然笨点儿,但也是腾云驾雾、日行千里的人物,让他们去,也可“谈笑凯旋还”。可到头来,就是一个唐僧将事情弄得曲曲折折,非要受尽九九八十一难,历时一十七载,且取回来的还是一部“残经”。
唐僧这人,有没有本事,我不知道。但我知道这位“领导”一到,徒弟们除了要为他配备一匹白马,还要干“挑子”“前马”“警卫”之类的活儿,而且只能追随左右,靠着两片脚底板儿,一步一步往前蹭。慢一点儿累一点儿倒也无妨,徒儿们既然投身于取经事业,就得有吃苦耐劳的思想准备。可就是因为有了唐僧,就招来了妖魔鬼怪垂涎三尺,它们耍花招设诡计争吃唐僧肉。为了保护唐僧,徒儿们出生入死,浴血奋战。流血负伤也无妨,只要“领导”心里明白,就值。可是,唐僧不辨美丑,不识人妖,且自以为是。你打了真妖,非但无功,反而有罪,他念起紧箍咒,疼得你遍地打滚,还翻脸不认人,把你赶回老家去。
我转念一想这事也怨不得唐僧,他就这水平,就这么不济,没辙,主要责任恐怕在如来、观音身上,用人不当,或者是故意如此用人,经增添险阻和劫难,从而更显事业伟大。其实他们这么做,也有他们的道理:其一,唐僧这人稳当,不会惹是生非,能忠实执行领导意图,不会另搞一套;其二,唐僧与如来之关系非同寻常,唐僧前世名谓“金蝉子”,乃如来的二弟子,只因他不听说法才被贬,转世东土。尽管如此,唐僧毕竟是老部下、老关系了。取经之事,一旦成功,便修成正果,得道成仙,此等好处怎能让那刁滑的猴儿、呆傻的老猪、愚闷的沙僧白白拾得?其三,对不安分的猴儿,放心不下,怕他再闯出什么乱子。于是既要利用他的本事,又要拿紧箍咒管束他,此事让唐僧负责监督执行,万无一失。如此,徒弟露了脸,师父也有功。唐僧有了功,如来也就获得了识才有眼、教徒有方、指挥有力的名声,因而也就能和这个故事一样流芳百世了。
当然,话又说回来,《西游记》是不能没有唐僧的,有了唐僧才有“戏”。我只是希望在生活的舞台上少上点“唐僧戏”,少一点让“唐僧唱戏”的人。
读《西游记》有感 篇7
吴承恩所著的《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其中之一,这本书具有很高的地位和价值,也有极大的影响力。书中的内容更是引人入胜,让人回味无穷,爱不释手。
该书主要讲述了孙悟空出世,拜师学艺,大闹天宫被如来压在五行山下,因唐僧救了他,孙悟空便拜唐僧为师,去西天取经。一路上遇见了猪悟能孙悟净,他们一路上历经了九九八十一难,途中遇见了妖魔鬼怪,历经了爱恨情仇,最终取得了真经。
书中吴承恩先生把人物性格刻画得格外鲜明,唐僧善良,但有些不分是非;孙悟空勇敢机智但不善于辩解,且没有耐心;沙僧性格温和,不经常打架,能干,但不是很有主见;猪八戒虽重情义,但不分是非且好色。这几位主角中出场数最多的当属孙悟空了,这也是我在书中最喜欢的角色。《棒打白骨精》这一章令人印象深刻,本章主要讲了白骨夫人想吃唐僧肉,永世为妖,长生不老,便扮成老头子、老奶奶和出去送吃的小女子,但都被孙悟空识破了。孙悟空保护了师父,却被唐僧冤枉杀生回了花果山水帘洞。从这一章可以看出,孙悟空有些鲁莽,不善言辞,但他本事高,他的勇敢,机智,不畏艰难,直率,重情义的性格让我十分欣赏。
生活中有很多像孙悟空一样的人,他们不善于言辩,只有行动,明明做的是好事,却经常被误解的人,我就是这类人!也有像猪八戒一样不分青红皂白去批判别人,只看表面的人。我的母亲就像第二种人,好几次,我分明在写作业,写的手都酸了,想休息一下,靠在椅子上玩了会儿手机,两分钟不到。妈妈进了我的房间,看见我不在写作业,就开始说我一直在玩手机,让我十分气愤。也有像唐僧这样太善良,没有底线的烂好人。正因为这些人没原则没底线地一味老好,让碰瓷骗钱的人有机可趁,消耗大众的同情心,让人逐渐变得麻木……在《棒打白骨精》这一章中,孙悟空打的分别是白骨精,猪八戒却指责孙悟空是用法术把馒头变成石头,打的分明是个弱女子,说孙悟空狡辩,让孙悟空被冤枉,令人十分愤慨。
读西游,悟人生,这本书我学会了很多我们要学习书中人的优点,也要改掉书中几位主角的缺点。
读《西游记》有感 篇8
《西游记》的故事相信大家一定不陌生,尤其是那个美猴王孙悟空的形象更是让我们记忆深刻。他也是我最喜欢的人物。因为喜欢,所以暑假我把《西游记》这本书又好好地看了一遍。
孙悟空是从饱受日月精华的石头里蹦出来的。它奇特的出生方式使他日后成为了一名有特异功能的猴子。后来,孙悟空拜菩提师祖为师,学到了许多本领。但为了保护唐僧顺利取经,他放弃了自己在花果山幸福自在的生活,跟随唐僧,猪八戒以及沙和尚去西天取经。最后,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他们终于取得了真经,修成了正果。
故事中的孙悟空聪明、机智,虽然他常常爱捉弄猪八戒,但一点都不招人讨厌。(谁叫猪八戒老是爱偷懒,爱偷吃呢。)不过,捉弄归捉弄,在孙悟空的心中他永远都是爱憎分明的。对假仁假义的妖怪,他从不手软;对处于危难中的师兄弟他从来没有只顾自己,袖手旁观。而且,他永远都把正义摆在第一位,不畏强暴,同情弱者。在第一百二十九页“三借芭蕉扇”和一百八十九页“天竺国收玉兔”等章节故事中,我看到了他更多的这种优秀品质。
但是,他的正义感和孝顺师傅的心,在一次次保佑唐僧取经的过程中,常遭到师傅唐僧的误解。如,在“三打白骨精”和其他故事中,他一次次又一次地被逐出师门,无奈回到花果山。但每次猪八戒和沙和尚去求他救危难中的师傅时,他又不计前嫌,再次从幸福,舒服自在的花果山出发,和唐僧,猪八戒,沙和尚又一次踏上了取经的行程……
在《西游记》这本书里,让我感动的故事还有很多。在那一个个小故事里,我觉得我们小学生应该从孙悟空身上学到很多东西。像我们在遭受别人的误解后,我们应该宽容的去对待别人;遇到坏人时,我们不要和他们正面冲突,要想办法解围;碰到困难时,要和伙伴齐心协力,共度难关……。
亲爱的少年朋友们,请让我们有空的时候,少看些电视剧,多看些书吧。这样,日久天长,我们就会从书中收获许多意想不到的东西,就像高尔基所说的那样“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相信我们会沿着“书”这个梯子越爬越高,越行越远的。为了进步,为了健康成长,少年朋友们,请让我们马上行动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