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傅雷家书》的读后感(精选13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傅雷家书》的读后感 篇1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个暑假,我的生活因为有了书的陪伴,而变得充实。我最喜欢的一本书就是《傅雷家书》。书中的内容与我的生活紧密相连,读书的同时,也自然会联想到我的学艺之路。
傅雷是一个严厉、尽责的父亲。在儿子长大成人、留学海外之后,仍通过书信的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悉心指导。这些家信汇编成册,就是《傅雷家书》。这些家书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心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让对待生活的问题。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谨慎,礼仪要得体;遇到困境不气馁……同时,对儿子的生活也进行了有益的引导。傅雷始终关注着儿子在音乐艺术道路上的成长,不时给予指点。
我从上幼儿园开始,就接触到了音乐,从小就会弹钢琴,唱歌,跳舞。一直到现在都还在坚持,我始终以为自己已经不错了,很全面了。特别是钢琴在小学的时候就已经考完十级,更让我觉得自豪和骄傲。但是自从看了《傅雷家书》就自愧不如。记得书中有一段内容是这样写的“好像世界上公认有个现象:一个音乐家,大多只能限于演奏某几个作曲家的作品。其实这种人只能称为演奏家而不是艺术家。因为他们的胸襟不够宽广,容受不了广大的艺术天地,接受不了变化无穷的形与色。假如一个人永远能开垦自己心中的园地,了解任何艺术品都不应该有问题的。”是啊,虽然我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我并不是任何曲目都能弹得很流利,更何况,我还不是什么音乐家呢?又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呢?我继续往下读“有些小事要和你谈谈。你写信封为什么老是这么不干净?日常琐事要做的干净,等于钢琴要讲究干净是一样的。我始终认为做人的作风应当是一致的,否则就是不调和;而从事艺术的人应当最恨不调和。我这回附上一小方纸,还比你用的信封小些,照样能写的很宽绰……”傅雷用自己的经历去教导儿子,更是在向艺术方面引导着他。我不也是弹钢琴的吗?可是我的音色并不是很动听,至少,在弹一些世界名曲的时候,速度一快,就不清晰了。以前钢琴老师这么说我,我还有些不服气呢,“从事艺术的人应当最恨不调和”说的太有道理了,但是我从来都没有想过试着去改变一下。
看到这里,我深深爱上了这本书,甚至觉得这书里的内容就是我的真实写照。还有很多很多类似的经历,关于音乐的感想,都会引起我强烈的共鸣。傅雷从莫扎特乐曲的特点谈起,论及艺术家要有一颗赤子之心,要真诚。而真诚,是做人的根本,必须从小培养。这是一种循循善诱的教育方式,令人感到语重心长。
一本好书,就像一首扣人心弦的.乐曲,波动人心;一本好书,犹如雨后划过天空的一道彩虹,清新自然;一本好书,仿佛一台盛况空前的联欢晚会,绚丽多彩······
人生的道路还有很长很长,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眼前所看到的,更要去了解、去探究、去挖掘我们所不知道的东西。在我看来,人生的每一天,都是在不断学习和深造的过程,要把握当下,珍惜眼前的每一分每一秒。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大部分都是在校的学习时间,虽然很苦,但是书本上的知识绝对不足以让我们开阔眼界,有时间的时候,还是应该多读课外书,去充实自己。只有这样,生活才会更有乐趣,人生才能更有意义。
自己走进书本吧,主动去探索知识,让未知的东西变成自己的财富。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
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同时,对儿子的生活,傅雷也进行了有益的引导,对日常生活中如何劳逸结合,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都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圈圈爱子之心,溢于言表。
《傅雷家书》的读后感 篇2
“谆谆人世语,悠悠父子情”。这是读完《傅雷家书》后我最深刻的感受。
与平常所读的书不同,所谓的“家书”,最重要的是在“家”字上。“家”,是写给家人的书信,承载着最真挚的感情,《傅雷家书》便是由一封封父母写给儿子的信组成,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父母对子女无限的关爱。
傅聪应该感激有这样一位“朋友式”的父亲。傅雷先生对儿子有着父亲的严格与朋友的和蔼,在儿子失落时为他加油打气,在儿子成功时告诫他不要骄傲。同样,傅雷先生也敢于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认错误,而不会因为自己是长辈就“骄横”不讲理。
一封封书信不断拉近父母与子女间的距离,就像一次次珍贵的谈话,我们也像是旁人在聆听,受益匪浅。
傅雷先生热爱祖国,他让儿子立下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国籍。这看似简单的“三不”在当时却执行的很困难。由其是在文化大时期,但他仍就保持了最忠诚的爱国之心,直到死去。
在傅雷先生身上我看见了许多东西,看见了对自己的刻求,对子女的关怀以及对祖国的热爱。对于父亲来说,他是成功的,因为他将父子间的亲情转化成了朋友间的友情,他和儿子无话不谈,完美的跨越了两代人之间的代沟与冲突,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每个人都体会过父母的`教诲,《傅雷家书》让我感到了一番不同的教诲。不是烦人的唠叨,而是殷切的叮咛,不是一味的责怪,而是细心的指导……
《傅雷家书》中子女和父母真诚的交流,流露于字里行间的亲情,会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启迪,也会给我们最感动的震撼!
《傅雷家书》的读后感 篇3
“一个人的思想,不动笔就不大会有系统。”
于是,在看完《傅雷家书》后,一种想要将傅雷先生笔下给予的感悟梳理于心的急迫促使我写下这篇文字,希望能够化出所得,了明心间。
先生传书的思绪,跨越十几年光阴,远隔万水千山,不仅仅是对爱子的叮嘱爱抚,字里行间的感情,还升华出了爱祖国,爱民族的赤子情怀,以及凝聚其中的人格魅力,皆为人深深所动容。
于现在而言,先生所属的那个时代早已飘远出人们的思想范畴,时间拉开的距离已模糊了对那时代的客观判断。然而我们依稀可感受到,那年岁伤痛的火花仍旧星星点点地挑拨着我们的神经,即使久远,那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所带来的精神刑罚跟身心疼痛的深刻烙印依旧时隐时现地浮出时代的水面。于是,对于一位爱真理,爱生活,爱艺术,刚正不阿,真挚率直的先生而言,最终选择净身出世的方式,表明真心,寻求思想解脱,我抱以理解和深深的感悟。
生活变形的魔爪不断压榨他的才思,他的身心,而先生却一直在与坚持中盼望能看到他所企盼国度的崛起,他一生都在坚持,即使别人认为是偏执的狂热,他从未放弃。对人生哲思的深透,对音乐艺术的独到与进取,对传统优秀文化的化解渗透,思想的矍铄敦促着他永远秉承一颗澄澈的赤子之心,乐观向上地化解时代的伤痛,拓宽着生命的宽度。
虽然先生自命过于偏执的缺点为生活添堵不少困扰,但丁点尘垢却掩不住金子的涤亮。他拥有太多让人称颂的品格,再融入先生自个雅致的生活感悟,以至于觉得那些形容词像枝柳般地脆弱贫乏。在道不尽的.人格美丽中,于我最感动的便是先生对艺术独特高雅的见解以及谦卑乐观,孜孜不倦的生活态度,让一个美学初识者跟对生活迷惘的人在恍恍惚惚中,抓住了可以令她坚定的自信。
在对艺术的品味中,先生主张嵌入生活与自然,调衡感性的流动跟理性的坚持,在东方的超脱、恬静、中庸跟西方的热情、活泼、开明中取得恰当的平衡。然而最主要的是为生命的艺术注入纯真的心跟情,“艺术表现的动人,一定是从心灵的纯洁来的。”
在很多令现代人困惑的问题上,先生的见解都为我们解说了答案。对名利的取舍,艰苦的磨难,生活的哲理,艺术的本质,性情的锤炼上,都如高明的火炬一样,为我们驱赶,重现星月。
所以,对于这么一位在时代浊流发澄亮透彻的精神伟人,除了深深的追思,我还有深深的敬佩。
《傅雷家书》的读后感 篇4
傅雷是一位伟大的父亲。
在读《傅雷家书》这本书之前,我从网上了解到傅雷的一个儿子傅聪是钢琴大师,另一个儿子傅敏是英语特级教师。我不禁感叹:两个如此厉害的人那么他们的家长一定也很厉害。但是,厉害的家长不一定教育出厉害的儿子,而需要很多品质才行。例如要负责,有耐心,而且在教育的'同时还要付出很多,比如说时间,体力,脑力等等,而傅雷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父亲。
事实上,不仅仅是傅雷,所有的父亲哪个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呢?也许一些人会常常被父母唠叨,自己非常非常的烦躁,还在想如果父母不再唠叨该多好。那你就错了。父母做的一切还不是为了我们自己吗?人生是我们自己的事,既然如此,他们为什么还要费时间费力的帮你管你教导你,你还不一定孝敬他,他也不能得到什么利益?他们为什么要做这种费力却不被你理解的事情?难道他们还不是为了我们自己吗?为了让我们的未来更美好,只要看着这些,就足够了。他们并不期望你长大后报答他,孝敬他,只要能在一个地方默默地看着你发展的更好就足够了,甚至他们都担心老了以后会成为你的累赘。如果说孩子是为父母活着,那说明孩子错了,如果说父母是为孩子活着,我想这句话一定是对的。
我们之所以存在,是父母的力量在支撑。就算你做了什么错事,世界上任何人都抛弃你,父母永远都会等着你,等你转身,等你回头。
所以,从今天开始,不要做了错事责怪父母,不要让父母为你做完一切你需要做的事,不要和父母顶嘴,不要大声对父母说话,父母的年纪大了,不要在他说话时提出他的错误,不要埋怨父母没有给你好的一切,因为父母给你的一切就已经是他们的一切。从今天开始,做一个好孩子。还不晚。
《傅雷家书》的读后感 篇5
这是一篇专业性较强的家书。如果我和孩子讨论这些问题,我一定会非常为难。英文读的不好生硬、干涩,有一种羞于见人的愧疚感。这真是应了那句话“和孩子沟通需要和他们站在一个台阶上”。
孩子小的时候是仰望我们的,而孩子长大了,逐渐变成了,我们去仰望他们的高度。
在这封家书里,我们看到了作为父亲的傅雷,把自己的孩子当成了朋友,也成为了倾诉的对象。看着傅聪一天天走向成熟,他毫不保留对儿子的称赞。对于儿子的来信就像感觉孩子回家了一样。这种感觉是对儿子的充分肯定,当然也有对儿子的无尽思念。
他丝毫不避讳的`谈起对自己的另一个孩子的愧疚,和自己的忏悔的心情。觉得自己疏于对小儿子的管教,使他变成了自己不希望的样子,希望能弥补自己对他的愧欠。
可是,我却这样理解,人生是自己的,路也是自己走的,走成什么样子,完全是自己的选择,没有必要去怪罪父母和别人。
所以,我经常说,“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吧!”就是这个意思。活着就不要迷茫,不要随波逐流,自己想要的生活,只有自己最清楚。
还有,最后,傅雷告诫孩子,要多挤出时间,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多去能提高自己的地方,好好学习,这对于我们现在的人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生活方式。毕竟“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是真的哲理。
《傅雷家书》的读后感 篇6
读完了《傅雷家书》,这时一位父亲的蜕变,在傅聪出国留学之前,傅雷对他也是严厉有加,傅聪的童年,充满了傅雷对傅聪的斥训,在傅聪前去波兰留学之后,傅雷回忆了傅聪的童年。对与之前他对傅聪的眼里感到后悔,之后,他开始了改变。他写给傅聪的家书也成了全书最令人感动的那浓浓的父爱。在傅聪遇到挫折时,傅雷给予他安慰,在信中与傅聪交流音乐(尽管自己是一位作家)。还认真引导儿子要具备高尚的人格和艺德。除此之外,我们还能感受到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真理的追寻。傅雷把自己一生所明白的道理都告诉了傅聪,希望他可以好好做人。
父母的`爱总是无穷的,它在你落入黑暗时给你光明,给你支持和鼓励。这样的爱,在书中得到诠释。
《傅雷家书》的读后感 篇7
这个寒假很无趣,因为疫情的蔓延,所以在家我读完了傅雷家书,这本书可以看出傅雷无论是在文学还是在教育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这本书主要写的是傅雷在写信的过程中教育孩子,当中很高的.哲学,文中也积极的表现出了傅雷对儿子的爱意,希望傅聪快点长大,快点成才,世界上所有父亲都希望孩子过得好,这也包括傅雷在内。
傅雷对于傅聪而言,更多的是良师和益友,傅雷把自己平生所学的经验和知识一一交给了傅聪,傅雷不仅关心他的学习,还关心他的成长,还有生活方面的琐事,傅雷也在信中教育傅聪:学习,感情,高尚情操,爱情,但方面的知识。
傅雷家书中的每一句都承载着,一位父亲对于儿子的思念。
《傅雷家书》的读后感 篇8
读了《傅雷家书》之后,真为傅雷对人生的如此认真和对子女的如此关爱而感动万分。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从家信的话语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对自己要求极严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给儿子立下的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籍。爱子的精神令人感动。
从书中我体会了父母对我含辛茹苦的养育,他们辛辛苦苦的'工作,为我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我在一个舒适的场所学习,用功努力,能为将来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过上不愁吃不愁穿的生活。他们辛苦了!而我们还总是不懂道理,不顾父母的苦口婆心,一意孤行。其实到最后吃亏的还是我们!没有才能、水平,以后如何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
我读了《傅雷家书》后,我学会了许多做人的大道理,还感受到了亲情的伟大。
《傅雷家书》的读后感 篇9
身边一向有人给我引荐这本书,但我一向没有去了解。今天一看,确是让我形象深入。
让我得到这样感触的原因——傅雷先生有着异样的品格魅力。
“真实的光亮绝不是永没有漆黑的时刻,仅仅永不被漆黑所掩蔽算了。真实的英豪绝没有卑贱的情趣,仅仅永不被卑贱的情趣所服气算了。”这是傅雷先生对咱们品格上的鼓舞,言外之意流露出他品格的尊贵。就好如他批评八股文,以为八股文是使人思维懒散,感觉麻木,遇事不认真负责的产品。
而这种共同的品格魅力不只体现在文学方面,还在于艺术和人生。他从前说过:“先做人,其次做艺术家,再次做音乐家,最终做钢琴家。”他将层次讲的很清楚,也说明晰没有一步登天的事,没件事都是要一步一步做起的,而这全部的根底便是做好人。
也正因如此,他对孩子们的教育也脱不开品格,乃至是着重于品格。这种教育方法令我入神,我以为这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法。这让我知晓成果并不是处于榜首位的,品格才是。只要具有杰出的人品,才会让一个人的文明素质提高,才能使一个人获得更加优异的成果,才会懂得什么是感恩以及怎样去感恩。
我期望每个家庭都能懂得这个,我期望他们不会再一味地寻求孩子的好成果,而忽视对他们品格的培养,我期望那些因一些琐细小事而引发的.弑亲事情不会再呈现在人们的视界中,期望当今的社会越来越洁净.
我信任这个社会会越来越阳光,每个家长教育也会更加明丽。我也会做好我的本职工作——学习,真实做到从我开端,为子孙做好的典范!
《傅雷家书》的读后感 篇10
《傅雷家书》是关于教育,父子情的著作,公开名不虚传。傅雷,傅聪虽身隔万里,但父亲却经由过程儿子的信,深切地熟悉儿子,写下悦耳的信。信中有对儿子学业的指导,更多的是对儿子人生的指引。信中的话布满着父爱,蕴涵着真理。《傅雷家信》用词十分朴质,平平的措辞何以使人读出这么多器材?我想,很主要的原因是我们每小我都不时感到感染着父辈的爱,也支出自己的爱,对傅雷的家信自然有同感。但毫不仅限于此,还有,傅雷师长教师因为自己的学识、思惟而能将任何大事小事分析出深刻但毫不晦涩的事理,从而给人以开导。
傅雷夫妇是中国父母的典范,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最终成为著名钢琴大师、傅敏则为英语特级教师,这就是他们先做人、后做学问,独立思考,因材施教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
书中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时时给人深刻的开导。其中贯穿始终,我以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关于做人、修养以及学问的关系实为一体的思想。在他信中,这种思想都有出现,比如关于去博物馆、去森林等建议,便是希望通过这些方式提高一般修养,而不是一味练琴、搞音乐。对我的启发则是,读书,不应仅限某某学科。文学艺术,科学、哲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诸领域都需阅读。要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以及我们自己,广泛阅读是有好处的。借着我镇读书活动的东风,自己要变被动读书为主动读书,月月读,日日读,使其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丰富自己知识,提高自己的修养。
傅雷先生对人生的如此认真和对子女的如此关爱而感动万分。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印象最深的除了傅雷每信必有的关于音乐的见解和如何做事做人的教导外,最记得的就是他告诉傅聪,进屋脱大衣时要连丝巾一起拿下来,站立着跟长辈说话时,要身体站直两手下垂,以及若把手抄在裤袋里,是很不礼貌的,而把手抄在衣服的口袋里,则更不礼貌。看到这些文字时,我的惊讶甚至大过了我的感动。这是怎样的一个父亲呵!这样的琐事,也要不远万里点点滴滴地写在信中。
傅雷还是一位严慈的父亲,他为国人培养出第一位获得国际声誉的钢琴家傅聪。他写给儿子傅聪、傅敏的家书集——《傅雷家书》更是脍炙人口,八十年代至今。《傅雷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启迪。
只有亲身阅读,亲身体会,才能感受到文字间的深刻与温暖,并学习怎样做人。
《傅雷家书》的读后感 篇11
孩子,是清泉中的一滴净水;孩子,是霄云里的一朵洁云;孩子,是入秋季的一树蒲柳;孩子,是未琢前的一颗璞石。但无论前前后后,他们的光辉,在暖阳倾洒过后,在历经风雨过后;总会绽放自己的光彩,正如那璞玉雕琢,栩栩映辉。
“大多数从事艺术的人,缺少真诚。”这是傅雷在给儿子的一封信中所说过的一句话。真诚,是做人的根本;然而,这一点,也需从小培养。真,待人之道;诚,赤子之心。一个人,若不能做到真诚何能成就大业?
当下,一些菜摊小贩开始弄虚作假;出门买菜,首先考虑的不是今天想吃什么,而是打量哪家铺信誉最高。世人不够真诚,以至于国家国情也闹得人心惶惶;闲适时泡一杯热茶,学着父母翻阅报纸,往往争抢入目的,便是那些省级干部的'涉嫌贪污案,或因某某原因又逃窜出国。如今迈入潮流的网络店铺,例如淘宝、天猫,那都是经历层层筛查,才允许上市的。由此可见,真诚迈入社会,何等重要?
正如傅雷先生教育孩子一样,循循善导。孩子一颗真纯之心,在良好教育下才能逐步成熟,逐步迈入真诚,逐步走向成功。朗费罗说过:“成功之路无他,凡事全力以赴,不可存沽名钓誉之心。”傅雷先生正是在孩子必走的人生路上,为他铺好一切会走错路的标记,警诫他,告示他。并为孩子叙述一切错因的后果,让他明白,以他现在的能力,他是否承担得起。
所以,读完这本书后,我意识到:人不可无真诚。国不可无真诚。一个孩子的心灵是洁净,唯有在诚国中成长,才能雕琢出一颗栩栩映辉的诚心!
《傅雷家书》的读后感 篇12
所谓“家书抵万金”,《傅雷家书》中我们不仅能看到傅雷对傅聪的严厉,更多的是傅雷对傅聪的牵挂与关心。书信在通讯不发达的年代,无疑就是沟通两地人情感的'使者,即使身处异国他乡也阻隔不了傅雷与傅聪之间的父子情深。
相信在傅聪刚出国的日子里,傅雷是非常不适应的,他开始认真的回忆,深刻的反省虽说他认识到自己的严厉,但与傅聪的书信往来间仍把道德与艺术放在第一位,把舐犊之情放在第二位。
傅雷说:也许金钱物质方面不能给予你足够的回报,但学术和艺术一定会给付出的努力一个答案。我认为不管努力是否会得到物质上的回报,我们至少在精神上有所充实,如果每天把时间用到有用的事情上,我们一定会有进步,有收获。
《傅雷家书》的读后感 篇13
《傅雷家书》是父亲傅雷写给儿子傅聪的家书。
本书的作者傅雷,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他不仅是位才华横溢的长者,更是一位好父亲。从这本书的一字一句中可以感受到父爱的深情无时无刻不在涌现。
在一封封家书中,我感受到了傅雷对儿子的爱和成功的教育。他希望儿子拥有与自己斗争的勇气,或者是把自己的事做的妥帖稳当。但更多的是对儿子数不尽的千叮咛万嘱咐的爱。
在生活中,我们可能并不在意,但傅雷用真情实感,用心中的`笔写下的家书,却让人明白了父爱如山。
书中有不尽的作为长者的教诲,也有作为晚辈的烦恼。书中的谈艺术部分,则将我们带入名家的人生,让我们领悟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