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笔构网

2025-09-12教案

请欣赏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精选7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篇1

一、准确把握,说教材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第二册第五单元,共有四篇识字课文,《识字6》是第二篇课文。这个单元前二课采用“词串”的形式识字,后二课采用归类的方法识字。《识字6》是属于“词串”识字形式。

《识字6》这篇课文围绕夏天的乡村夜晚,把12个词语按一定逻辑关系,排成四行,一、二、四行押韵,与前面识字课文不同的是每一行最后的词语都是三个字,这种形式的词串读起来富有七言诗的韵味,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课文配有相应的插图,图文对照,既有利于帮助学生识字和理解词语,又能把学生带入夏天夜晚的情境,引起学生的遐思。

根据本课特点,分为两课时进行,本节课为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感知全文,仔细观察图画,认识图上描绘的事物,并与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

2、诵读课文,积累词语,体会乡村夏夜的情趣。

3、随文识字,学习四个生字“星、奶、女、扇”,利用汉之星拆分法识记生字。

认识新偏旁“户”,会正确美观地书写四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1、诵读课文,积累词语,体会乡村夏夜的情趣。

2、随文识字,学习四个生字“星、奶、女、扇”,利用汉之星拆分法识记生字。

认识新偏旁“户”,会正确美观地书写四个生字。

教学准备:汉之星教学平台,ppt课件

二、发挥主导,说教法

识字是阅读的基础,儿童的认知特点是好奇心强,准确性差,识字记得快,遗忘得也快。根据学生的特点,教材和课时目标及一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空间观念不强的实际,本节课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诗意教学法:创设和谐轻松的课堂教学气氛,营造诗意的夏夜氛围,把微笑带入课堂,把激励带入课堂,把情感带入课堂。让学生身心沉浸在诗情画意的小院里,思维和想象得到发展。

2、直观教学法:借助PPT生动的画面,鲜明的色彩辅助教学,让学生认识图上描绘的事物,并与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把抽象的文字,转变成形象的画面,再用自己的语言把画面内容表达出来,有效地促进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的提高。

3、以读带讲:

⑴借助拼音读准确。其中读的形式也是多样的,如指名读,领读,男、女生配合读。

⑵去掉拼音读出形象。让学生图文结合读词,在头脑中建构事物形象。

⑶想像画面读出情感,让学生整体把握文本。这样在多层次的诵读中,让学生充分认识字,理解词语。

4、汉之星输入练习:通过汉之星输入发,正确拆分合体字:星、奶、扇,较熟练说出汉字编码,利用汉之星帮助学生记忆字形。

三、明确主体,说学法

以学生的“学”为教学出发点,让学生积极参与,大胆求知。本课我指导学生主要运用以下方法进行学习。

1、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方法

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自能学习的能力,在学生通过自学,同桌交流讨论后,再各自发表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这样不仅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个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能识字的能力。

2、探究发现法

根据老师的引导,运用所学的知识,训练学生发现词串在组成形式上的共同点,以及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学生在探究中发现了词串组成的规律后,朗读起来就更真切、自然。

3、披文入境,再造想象

在反复诵读中配合插图展开合理的再造想象,“天上的繁星像——”使学生披文入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始终保持思维活跃,探究意识强烈的最佳状态。

四、合理安排,说过程

(一)猜谜激趣、整体感知

孩子们喜欢新奇的上课方式,一个谜语可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探究的兴趣。从而,引入识字六的关键点——萤火虫(过渡:夏天的夜晚,萤火虫飞呀飞呀,它把我们带进了识字6(板书),带到了一个美丽的农家小院。)

板书课题:识字6

1、猜谜语:白天睡,夜里行,尾巴上面带星星。

古代有人曾借用,刻苦读书当明灯。

2、和“萤火虫”打招呼。读准字音。

(二)创设情境,感知全文

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播放夜晚满天繁星的景象,引导学生识字说话,依据课文的内容,相机出现"爷爷、奶奶、小丁丁",接着想象祖孙三个在院子里,爷爷手拿蒲扇,指着满天繁星会说什么,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然后讲述"牵牛、织女"的故事,扩展课文内容,把大语文观引进课堂,引出全文。

(三)整体感知,读出节奏

1、多形式读,积累词语

通过学生的多种形式的读,来积累语言,在本节课有小组读,小老师领读,男女生读,老师范读,想象读等,在这当中加入学生的评价,这样既能加深对本课意境的理解,又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进一步增强语感,积累语言。

2、追根溯源,巩固联系

借助汉之星汉字字源软件,找出“蒲扇”一词,了解“扇”的演变过程,使学生把识字与观察认识事物相结合。

3、主动编码,自主识字

教学3个生字,由学生当小老师指导识写,强调新笔画“横折折折钩”、新偏旁:户。对于独体字“女”引导学生正确写出每个字的笔顺,有意识的强调首笔、末笔。学习合体字时,让学生说说可以拆分成哪几个部件,并能说出每个部件的名称。

“组字小魔术”:()+()=扇女+乃=()()+()=星

4、示范讲解,规范写字

(1)利用汉之星的汉字演示,学生发现书写要点,教师范写;

(2)学生描红、临写。师生共同评价学生的书写。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根据插图,用上今天学的词语写一段话。

2、在家里使用汉之星输入法练习所学的生字。

板书设计:

识字6

户扇

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精华]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篇2

【说教材】

《村居》是小学一年级下册课本中一首普通的古诗。它是清代诗人高鼎写春天景色的名篇,它的“春之景“和“童之乐”两幅画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种人景交融的“春之图”都融合在这一首“春之诗”中。它是写景诗歌的代表作之一。我用了一个课时来完成这首诗歌的学习。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的基本含义和诗歌的人景交融的写作方法。

2、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诗歌。

3、诗歌拓展:以这首诗为跳板,让学生在课外去收集自己感兴趣的诗歌,并背诵下来,看谁背的又多又棒。

【说教法】

1、教授古诗:

因为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春景的古诗,描绘了春天特有的景物,每句诗仿佛都是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所以我让学生采用画“简笔画”的方法,画出古诗中的各种景物,这样用来加深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

2、古诗拓展:

这是这一节课的重点,让学生把课外收集的古诗词进行背诵和默写,这样让学生既能把以前学过的古诗词进行复习,又能把没有学过的古诗词先一睹为快,这样的效果也比专门为了背诵而背诵要好很多啊。

【教学过程】

1、初步学文:

先指导学生去初步了解每句诗的大概内容,看看写了那些景物,分别是什么样的。

2、画图学文:

在让学生把这些景物结合诗句用简笔画画下来,再把诗句写在画的旁边,做到画中有诗,诗旁有画。

3、拓展学文:

利用学生的古诗积累来说说有那些写春景的诗,写景的诗……

【教学理论】

《村居》是一首写景的古诗,再好的文字不如直观的画面,又是学生亲手画的,能画出来的学生相信对古诗应该有了相当深刻的理解。在新课改的春风下用一种写生的方法来学习写春景的古诗,相信这本身就比较有趣味吧!

让每一首古诗变成一幅幅美丽,充满色彩的画卷,让可爱的学生在其中自由自在的玩耍,让学习成为一件快乐的事!

一、教材简析《黄鹤楼送别》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的课文。本课属于“文包诗”的形式,即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故事是诗歌的拓展和阐释,诗歌是故事的浓缩和提炼,诗文互照,情景同现,的确是培养学生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课文和体会诗人情感的好教材。

课文共五个自然段。第一至三自然段写李白在黄鹤楼为孟浩然饯行的情景,后面的部分写李白在江边目送孟浩然登船远去,触景生情,吟诗抒情。

二、教学目标

根据xx年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苏教版“文包诗”这一类文章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拟订如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能说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意思,并会背诵这首诗。

2、技能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逐步学会基本的自学古诗的方法。

3、情意目标:

学生在品味朗读的基础上,体会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形象再现诗歌意境,感受诗歌深远意境。

难点是:理解诗意,用现代语言来讲说古诗的意思。

四、教法与学法: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本课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根据本课教材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遵循“积极指导自学、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运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创造学习、前后联系、读中感悟、角色体验,从而真正掌握学习此类文章的基本学法。

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精选5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课文是一首诗歌,共6行,3句,向我们介绍了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这六种小虫的美妙生活,最关键的是,这几种小动物的名称都是虫子旁的字,所以教学时怎样引导学生寻找汉字偏旁部首的规律是一个需要教师重点思考并解决的问题。课文的插图形象地再现了诗歌所描绘的小动物们在自己的领域中忙碌的美丽景观。

二、说目标

1.会写7个生字,会认12个生字,重点认识虫子旁和走之底这两个新偏旁,并能初步养成根据偏旁推敲汉字含义的意识。

2.正确流利地有感情朗读课文,熟读成诵,当堂达标。

3.使学生感受到小动物们忙忙碌碌的生活的美好,激发学生观察自然和热爱自然的情感。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练习朗读背诵课文。教学难点是通过对比相同偏旁汉字含义的特点,养成根据汉字偏旁推敲汉字所表达内涵的意识和习惯。

三、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放在(1—2年级)阅读教学阶段目标的第一条。一年级的阅读教学应把“让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作为起步阶段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采取多种手段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

在本文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在情境中读、在想象中读、在读中感悟。首先,借助色彩鲜明的贴图、动画、音像手段等把学生带人课文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好奇心、求知欲,在跃跃欲试的状态下进入阅读。

另外,在整个阅读过程中使学生始终保持主动参与的角色意识,激发他们围绕课文内容,展开想象,通过角色转换的方式感悟诗歌中景物的美,从而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读好课文。

四、说过程

为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伴着音乐和图片,老师向学生介绍: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夏日的午后,一群小动物们正忙碌着自己的生活,看这里都有谁?它们都在干什么呢?

(引导学生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观察图片,并用自己的话来说,如:有蜘蛛,它正在屋檐下织网呢……)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儿歌呀就和这些小动物们有关呢,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这首儿歌吧!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篇4

一、 教材分析:(说教材)

本单元的主题是“我们身边的科学”。《棉花姑娘》一文是一篇充满童趣童真的童话故事,课文主要讲了棉花姑娘病了,它请求燕子啄木鸟等给自己治病,可它们心有余而力不足。正当蚜虫们得意的食棉花姑娘的汁液时,七星瓢虫把它们一扫而光。棉花姑娘又快乐地生活着,吐出了雪白的棉花。这篇课文寓生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符合儿童特点,对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有较强的启发作用。同时,四幅插图色彩明丽,形象生动,便于学生观察,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习了本文,能让学生对科学常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有留心观察、探索和发现身边的科学常识的愿望。树立起保护益虫和益鸟的意识。

二、 教学目标:

1、学会三会字“姑、娘、盼、治、啄、蚜”,会写“请”字。

2、能正确的读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读好请求的语气。

3、了解课文的主要意思,能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4、体会请求别人帮忙要用礼貌用语“请”。

三、 教学的重难点:

重点:认识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对课文内容进行总体把握。

难点: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好请求语气。

四、 设计理念:

1、“以人为本”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重视让学生在自主地参与和学习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

2、“以读为本”,加强读书实践。《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首先是读书实践,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3、推进综合性学习,努力实现目标间的渗透,注重读、感悟、应用相结合。

五、说教学过程

(一) 棉花图片导入:

1、直接导入:出示“棉花”。你认识棉花吗?请你来说说关于棉花你知道些什么?棉花又白又可爱,和小姑娘一样漂亮,我们亲切地称她为“棉花姑娘”,落实“棉花姑娘”的轻声。识记“姑娘”两个字。(简洁、自然地导入,让孩子马上关注到文本中来,而且又能参与进来,通过对棉花了解地交流,孩子既长了知识,又是对口头表达能力地锻炼。)

2、 课件出示棉花姑娘图,夸夸棉花姑娘。(这样设计,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借助直观画面,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口头表达能力,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 三遍课文总体把握文章,把文章读正确。

1、 初步感知。示范读,问你听懂了什么?把孩子的回答汇总成文章的主要内容,根据主要内容填空。(第一遍范读,目的在于让孩子在静心倾听中,对文本有一个总的初步印象,在交流中落实文章的主要内容。)

2、自由读课文。落实字词关。(在字词学习中,我以五步教学法为基础,根据形声字、象形字地不同特点来进行教学,在巩固环节设计了游戏“七星瓢虫吃蚜虫”。并做了相应《语文课堂作业本》上的书面练习,旨在扎扎实实落实生字新词关。)

3、 齐读课文。落实难读句子。(落实生字新词后,在齐读一遍后,我把重点落实在句子的读通读熟上,通过出示三个难读的句子来检测孩子能不能把课文读正确。)

(三)品读课文第一段。

1、仔细看图,观察得出“棉花姑娘生病了,叶子上长满了许多可恶的蚜虫。”个别读,请小朋友听一听哪位小朋友读地好,跟读。(本着要最大限度地应用好课本这个教学资源的理念,让复杂、抽象的文字表达有直观图进行依托,我让学生仔细观察了图片,让孩子直观地感受到棉花姑娘生病了,很难受,当一只只蚜虫在那儿飞来飞去,有小朋友甚至会失声叫出来,有了这种直观感受,那读出感情来应该容易多了。)

2、此时,棉花姑娘有什么感受,她最想做什么呢?引出“她多么盼望有医生来给她治病啊!”示范读,齐读,展示读。(让一年级孩子体会棉花姑娘的深深地期盼心情,可能有些难度,因此我选择了范读。)

3、让你感到最难受的事情是什么?怀着难受的心情读读第一自然段。(任何情感的体验最强烈地应该是自己的感受。)

(朗读能力的培养不能离开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在体验、想像中生发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

(四)品读第二自然段。棉花姑娘先请谁来给她治病呢?

1、自己读一读第2自然段,用横线划出棉花姑娘和燕子的对话。

2、出示:棉花姑娘说:“请你帮我捉害虫吧!”让女孩子做做棉花姑娘,男孩子当当燕子,你会帮她的忙吗?评一评,读一读。

3、出示:燕子说:“对不起,我只会捉空中飞的害虫,你还是请别人帮忙吧!”燕子后来有没有帮棉花姑娘的忙,为什么?

4、在你需要别人帮忙的时候,你能用好“请”吗?当你美术课忘记带水彩笔了,想向别人借时,你会说:( )当你把橡皮弄丢了,想请同学帮忙找一找,你会说:( )

(在低段语文以读代讲的理念下,让学生当当棉花姑娘和燕子,在评、议中,孩子能够迅速找到技巧,读出感情。在生活化的情境中,让孩子学会用礼貌用语“请”。)

5、看来“请”字地作用可真大,我们一起来写一写吧。

①仔细观察“请”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并说说该注意的地方。

②师范写后,学生练写。

③把写地好的字放到投影仪里,让学生评、议。(

(让学生从看到说再到写,再反馈评、议,掌握汉字一般的结构规律,为写好汉字打下基础。)

(六)连起来读读第一、二自然段,会背地站起来背一背。

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作为一名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篇5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科普童话,通过小松鼠找花生果的故事,告诉小学生花生是在地下结果的。全文共五个自然段,以小松鼠找花生果为线索:花生开花了——小松鼠想摘花生果过冬——小松鼠始终没见一个花生果——小松鼠怀疑花生果被人摘走了——蚯蚓告诉小松鼠花生果全在泥土里。

教材配有两幅插图,再现了课文内容,可引起学生丰富的想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感知生活的情感,以及学生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学生在情景的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训练学生的阅读。

教学重点、难点:

朗读课文,了解花生结果的特点。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小松鼠喜欢花生果!可他到花生地里却没有找到花生果,这是

为什么呢?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26课。 小松鼠找花生果

齐读课题

二、新授

1、自读第一自然段。理解“绿油油、黄灿灿”写的是什么意思?

同学们观察图画,体会“真好看”的美丽景象。 指导朗读

2、这么好看的花是什么呢?(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小松鼠“很高兴”的心情?“一个美好的打算——等花生结了果,留下来冬天吃”。

3、松鼠的打算破裂了,果子没找到(自读第三、四自然段)先写“找”的'做法,“每天”、“都”是关键词。再写“找”的结果,关键词是“直到……也……”。最后写小松鼠的疑惑,主要通过表情和话语表现的,关键词是“睁大眼睛”和“奇怪”。指导朗读要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并抓住关键词语展开想象,在头脑中把课文语言变成小松鼠的动作、语言和神态。在此基础上,还要让学生一边读一边跟着小松鼠去找花生果,去产生疑惑,使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对小松鼠找花生果的动作和疑惑的心理有真切的体验。

4、花生去哪里了(学生齐读第五自然段)出示课件(花生在泥土里)

5、保存趣味,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这些东西长在哪儿呢? (土豆、芋艿、红薯、藕、丝瓜、青菜、桃子……)

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篇6

【说教材】

《柳树醒了》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第二册第一组中的第一篇课文。本组教材是围绕“春天”来编排的,“识字”选的是有关春天的词语,课文写的是春天的景、春天的人、春天的事,口语交际也是关于春天的话题。春天是一幅七彩的画,春天是一首无言的诗,春天是一曲悠扬的歌,春天是一个讲不完的故事。本组教材一开始,就用诗一样的语言,引导学生走进春天的图画,用眼去欣赏,用耳去倾听,用心去感悟春天。

《柳树醒了》是一首诗,又像是一篇引人入胜的童话。柳树醒了,是春雷把她从沉睡中叫醒的。她睁开睡眼,春雨给她洗澡,春风给她梳头,春燕跟她玩游戏。柳树醒了,她是那么柔软,那么鲜嫩,那么活泼,那么妩媚动人。她不就是春姑娘吗?柳树醒了,春姑娘来了。春天闪耀着明丽的色彩,跳动着轻快的音符,弥漫着逗人的童趣,悄悄地向我们走来。

【说设计思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新的课程理念告诉我们,环境也是课程资源。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学习他们熟悉的内容,认识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更利于他们接受和掌握。

由于刚刚入春不久,围绕春天编排的这组课文能够引导去学生观察春天、发现春天、解读春天和感悟春天。“识字1”安排了“听春天的声音、看春天的色彩、画一画美丽的春天、找一找春天在哪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为课文的学习准备感性知识。

《柳树醒了》是紧接着“识字1”后的第一篇课文。从季节上看,这时候的柳树已经开始萌动,柳芽虽然只露出米粒般大小的嫩嘴,但远远看去,那鹅黄的柳色、摇摆的柳枝是那样的妩媚。从内容上看,学生已经通过“听春天的声音、看春天的色彩、画一画美丽的春天、找一找春天在哪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为课文的学习准备感性知识。可以说,大自然为我们准备了多么丰富的课程资源啊。因此,在设计上,如何充分利用现实中的资源,是我们要思考的重点。

根据课文内容、季节因素和学生实际,在教学设计上,我首先对教材的顺序进行了必要的调整,将《柳树醒了》调到本组另外三课的后面,尽量选择一个柳絮随风飘舞的时候来学习这一课。这样,一方面让学生学习了另外几篇关于春天的文章,特别是两首古诗以后,增加学生对春天诗意般美景的体会;一方面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自然界中柳树的变化,感性认识柳树由萌发嫩芽到飘撒柳絮的全过程。

这是一篇韵文,也是一篇美文,因此,朗读的指导和训练应该是教学的主要内容。这是一首充满童趣的课文,朗读时,注意指导学生通过轻快活泼的'语调、轻松俏皮的语气来展示诗句所表现的风趣形象,感受春天的美,感悟诗的感情和意韵。

带领学生走入自然,在大自然这个丰富的课程资源里,让学生感受春天,感受春天带来的清新、自然和勃勃生机。

【说教学预设】

教学目标:

1.认识“醒、雷”等8个生字,会写“说、话”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通过朗读去感知和感悟春天的美。

3.能展开想象,用自己的眼光发现春天里事物的变化。

教学准备:

课件:展示柳树由萌发到飘絮的flash动画。

收集一些柳絮。

【说教学流程】

(一)、情境激趣,感受春天

1、随着春天的脚步,我们已经看到了许多春天的讯息。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件礼物,大家喜欢不?

(拿出准备好的柳絮,让它飘散在空中。)这就是我带来的礼物,也是春天给我们带来的礼物,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2、上学的路上,飘舞的柳絮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喜悦,让我们一起看看春天给柳树带来的变化吧?(播放课件)

这样美丽的景色大家见过吗?在哪儿见过?

引导学生说说这些天见到的柳树的变化。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这样美丽的景色不仅大自然中有,课文中也有哦!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写的。(板书课题)

提出要求: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朋友读一读。

2、四人小组合作读一读,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在小组里讨论一下用怎样的巧办法记一记这些字。

指名读,正音。

全班交流记字方法。

指名读课文。

(三)、再读感知,了解内容

1、你们在课文里能找到春天吗?都有哪些?(春雷、春雨、春风、春燕)

2、春天来了,柳树在春雷、春雨、春风、春燕的帮助下怎样了?(醒了、软了、绿了、飞了)

我们应该怎样来读这些课文呢?

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3、“柳树醒了”是什么意思?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是怎样的情景。

4、谁来说说柳树“软了”、“绿了”、“飞了”是怎样的?

(四)、指导朗读,感悟体会

1、这么优美的课文,老师想给大家读读,欢迎吗?

范读课文。

2、激发兴趣,互读课文

春天来了,春雷把柳树从沉睡中叫醒,春雨给她洗澡,春风给她梳头,春燕和她玩游戏。我们呢?在春天里,和柳树一起成长。在这样的春天你,你会怎样来读课文呢?读给你旁边的同学听听,互相评一评。

3、谁愿意把你喜欢的部分读给同学们听?

读、听、评。(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读出春天给柳树、给大自然带来的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鼓励学生边读边做动作,表现柳树的苏醒、萌发、生长的过程。

(五)、走入自然,拓展思维

1、带学生到柳树下,观察柳叶、柳枝、柳絮。

2、引导学生想象,依照课文中的句子,练习说话:

春天跟______说话了,

说着说着,______。

3、拓展:观察一下,除了柳树,还有什么醒了?

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童年的朋友》说课稿是苏教版-年级下册第-单元的第-篇课文,该单元以“人物风采”为主题展开。《童年的朋友说课稿》这篇课文是自传体小说节选,展现的是俄罗斯大地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因此,学习本文对学生进一步掌握借助外貌描写和景物描写塑造人物的方法,感知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起着重要作用。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以及他们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确定为: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外貌描写和景物烘托刻画人物的方法。(2)感受童年时两个朋友给予“我”的不同形式的`爱心。

教学重、难点:重点:外貌描写和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难点:两个朋友疼爱“我”的不同方式。

二、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讲授法、点拨法,并适当运用目标导学法、情境激学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法上,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朗读法、讨论法、比较法和勾画圈点法。

★此外我准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环节1导入新课:用录音机播放歌曲《朋友》中的歌词:“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朋友不曾孤单过一声朋友你会懂还有伤还有痛还要走还有我”)提问:“谁是我们童年的朋友?”学生回答后,教师:让我们一起看看苏联作家维.德拉贡斯基德童年时的朋友是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些什么事?

环节2落实基础,整体感知首先,教师请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教师有针对性的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指导,例如()。这为学生阅读文本扫清了障碍,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接下来,教师请数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或者是听范读),教师请其他学生边听边圈画出每段的关键词句,理清文章脉络,教师根据学生板书文章脉络。(教师板书)

1、快速默读课文,感知全文内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再次勾画读课文,交流好词。

环节3研读赏析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教师以多媒体出示:

1、体会童年的快乐

(1)、快速默读课文。思考:童年的“我”有哪些新奇的想法?当“天文学家”“远航船长”“地铁司机”“美术家”“旅行家”“拳击手”

(2)、感受文中“我”的童年。 “我”的童年怎样?

(3)、结合自身,交流、畅谈内心的想法或理想,感受自己的童年。你的心中又有哪些冲动呢?

(4)、回文再次感受童年的快乐。齐读课文2、3自然段。

2、懂得关爱朋友、珍惜美好的事物

(1)、快速默读课文4-21自然段。思考:为什么“我”要改变当拳击家的念头?

(2)、学生汇报。

(3)、抓住重点语句,比较我对待小熊的前后态度环节4拓展延伸

想象作文《小熊眼睛的背后故事》

好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范围,满足学生的阅读期待等等之类

环节5课后作业

摘录文中的片段

好处:巩固知识点(知识类)

发挥学生想象力,理论-实践,学以致用(作文类)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