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读《朝花夕拾》有感(精选8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朝花夕拾》有感 篇1
在我国近代史上,曾经有一段不堪回首的屈辱史。在这令中华民族蒙受屈辱的背后,也反映了一个个优秀的中华儿女浴血奋战、顽强不屈的爱国精神,战场上一名名战士冲锋陷阵、前赴后继;战场外一群群宣扬民族精神,揭露侵略者的残暴行径……毛主席、周总理领导全国人民创建了新中国;鲁迅、郭沫若的文笔揭露了一个个黑暗的现实……
《朝花夕拾》描述的是鲁迅先生儿时温馨的回忆和对当时黑暗现实的理性批判。当我读到末尾《藤野先生》这篇文章时让我感悟深刻。这篇文章讲述了鲁迅先生为给国人治病留学日本学医的故事,留学期间的所见所闻促使他弃医从文,想通过文章来改变国人,唤醒国人,从而使祖国繁荣强盛。文章中有一段反映日俄战争的场景,其中一名中国人给俄国做侦探,被日军俘虏后残害。在一片日本人的“万岁”声中,也有不少中国留学生为日本人叫好,这反映了当时中国国力衰弱、清政府的腐败,任由它国践踏祖国的领土,留学生却为残害自己的同胞而叫好……这就是中国人精神上的“病”。鲁迅先生只用了非常平淡的几句话,就揭露反映了一个个现实。从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鲁迅先生的思想,当然这篇文章也反映了藤野先生的敬业和对鲁迅先生深厚的师生情谊。
鲁迅先生每当看到照片里的藤野先生严肃的神情,总是会更加勤奋地工作、写文章,为唤醒国人而不懈奋斗着。“有的人死了,可他却活着;有的人或者,可他已经死了。”这句话正是对鲁迅先生的精神写照。《朝花夕拾》表现了鲁迅先生“朝”与“夕”中的思想精神,表达鲁迅先生的心声,他将感染着一代又一代,让我们深受鲁迅先生文采的熏陶、伟大革命精神的渲染、坚持不懈奋力抗争的激励。他,就是我们伟大的“民族魂”,领着我们上前去。
读《朝花夕拾》有感 篇2
暑假里,我读了鲁迅的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随着鲁迅先生那生动传神的文笔,我走进了鲁迅的童年。
《朝花夕拾》这本书里最令我回味无穷的是《藤野先生》这一篇了。当年,鲁迅在日本留学。在鲁迅的周围到处都是日本人对中国人的仇恨、歧视、侮辱。可是,鲁迅的导师藤野先生却恰恰与其相反。鲁迅交上去的讲义,藤野先生每隔一星期都要看一回。可每次藤野先生看过之后,鲁迅大为吃惊。讲义从头到尾全部被藤野先生用红笔改过,还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被一一订正。血管移动了一点点,可是藤野先生却认真地改掉。他对鲁迅是那样地认真,那样地细致入微,以至于鲁迅在书中写到:“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的老师之中,他是最令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藤野先生没有歧视中国人,没有侮辱中国人,他对鲁迅的关心是时时处处的!
书中其次令我难忘的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了。那篇文章写了鲁迅童年时期在百草园的快乐生活。在那里,鲁迅可以听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在那里拔何首乌的根,在那里摘覆盆子,在那里拍雪人、塑雪罗汉……。冬天里最有趣的是和闰土的父亲学捕鸟了:积雪盖了一两天,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撒些秕谷,棒上系着一根长绳,人远远地看着鸟儿下来啄食,把绳子一拉,便罩住了。在三味书屋读书,鲁迅在书屋后面的那个小园里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或是捉了苍蝇喂蚂蚁。在上枯燥乏味的课时,先生读书很入神时,鲁迅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游戏,用“荆川纸”蒙在小说的绣像上描下来……在鲁迅的童年里,他是那样的快乐,是那样的自由;可是先生是那样的迂腐,把儿童的天性给束缚,把儿童的天地给束缚。
书中的童年是那样的美好、快乐。早晨的花儿傍晚再摘,花香是回味无穷的。现在,我正在一点一点地远离童年,所以我要珍惜童年,想鲁迅一样,热爱自然、热爱快乐、热爱自由!
读《朝花夕拾》有感 篇3
当看完这本散文集时,我深切感受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其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谱写了一曲童年往事。文中作者描写了色调不同、情韵各异的两大景区,先写百花园,后写三味书屋,百花园是个荒凉的地方。可是,他是作者的乐园。三味书屋是个私塾,如作者所说,“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样子很是古老,儿童在那里受到规矩的束缚,自由是没有的,但作者也没有把书塾写成儿童的囚牢,在那枯燥乏味的三味书屋里,却有一股亲切的气氛流动其间,这就是儿童的谐趣。
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在结构上确实形成鲜明的对比,但书屋虽然是典型的私塾,而作者并没有批判它,题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点出了创作本意和内容,即叙写自己从无限乐趣的乐园到全城最严厉的书塾的过程和心路历程。
这篇回忆性散文,语言上简洁清新 ,生动自然,轻松流畅,饶有风趣,给人面目一新之感。
读《朝花夕拾》有感 篇4
今年的寒假,我读了一本很好的名著书籍――《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早晨的花儿,到晚上再去拾起,很有诗意的书名;同样,也是一本很有意思的书,这本书使得我收益非浅,感触良多!有人说:要看一个人是不是真的会写文章,最主要还是看他的文章里有没有感情。我不得不承认鲁迅先生确实厉害,他的话语虽然平淡朴实,炽热的情感却展露无疑。《朝花夕拾》原来叫做《旧事重提》,收录了鲁迅先生记述他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的10篇文章。《朝花夕拾》这本书是鲁迅先生晚年的作品,而这部散文集中所写的,却全是鲁迅先生幼年时期的事情。
从中,我知道了鲁迅“仇猫”的原因;从中,我读出了古代某些地方的黑暗,的记载,并没有给后人做榜样,而是让后人更加详细地了解了古代孝道的虚伪;从中,我看到了一个孩子最童真的呼喊;从中,我悟出了作者对于“正人君子”的讽刺,无常才是最公正的;在中,我游遍了鲁迅的童年;从中,我看见了两个只会勒索钱财的庸医;从,我看见了一个学子的求学路;从中,我看见了一个勤奋朴实的日本老师;从中,我看见了鲁迅的好朋友,为国家鞠躬尽瘁。
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大量使用了对比和讽刺的手法。如在中,鲁迅首先使用了许多鲜亮的文字记叙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生活,接着再写道“我”不得不告别百草园去三味书屋上学。前面写的百草园很好地反衬了后来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体现了鲁迅对旧社会私塾的不满。在中,鲁迅日本的医学导师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节的人,“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颤巍巍的”。但藤野先生对工作是极其认真的,他把“我”的讲义都用红笔添改过了。这个对比手法,较好地写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写出了鲁迅对他的敬仰。另外,藤野先生对中国留学生孜孜不倦的教诲及对学生的一视同仁,这与日本学生对中国学生的轻蔑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出藤野先生是个真正的君子。《朝花夕拾》用平实的语言,鲜活的人物形象,丰富而有内涵的童年故事,抨击了囚禁人的旧社会,体现了鲁迅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愿望。虽然在鲁迅的童年中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但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灿漫的感情,让人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
读《朝花夕拾》有感 篇5
鲁迅的名字,是家喻户晓的。《朝花夕拾》想必大家都知道,正同它的名字一样,这本脍炙人口的巨作,是鲁迅先生在那风烛残年的岁月里写下的。细细品读下去,鲁迅的文笔充满了丝绵细腻的情感犹如小桥流水,沁人心脾。它真实地纪录了鲁迅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追忆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生动地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风俗画面。
与我们的生活相比,私塾里的生活,又或许要难过上许多倍。能在百草园烂漫多年,也许是好事,但是突然有一天,一天的大多时只能呆在书院里读书,会觉得多少的失落呢?其实,相对于以前的孩子,我们已经是站在金字塔的较上方了,无论是生活质量,还是思想品质。有朦胧的思想,看着实事的动荡,体味着生活给予我们的甘甜,我们的生命里也有无数的活力。又相对于那个封建的年代,现在生活是多么的宽松,
鲁迅先生在文章中表现了他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那股热情,希望能自由自在地玩耍,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不希望整日被父母、家奴管束着,这正是儿童特有的。
清晨的花到了夕阳西下时再去摘取,等我们到了朝花也能夕拾的时候,在那若有若无的清香里,浮想联翩 ,幼年时童真的味道留在心头,慢慢荡漾开来。
读完整本《朝花夕拾》,鲁迅的思想和感情溢于头脑。他的文章在反抗,反抗着束缚他的时代;他的文字在辩驳,辩驳着腐朽的思想;他的心在争脱,争脱到一个属于他的天地……
小路绵延,却弯不尽他的乡愁;森林的茂密,却隐不住他的寂寞;清如泉水,却淹不透他的爱国,鲁迅,艰难路上最真实的君子!
和曛的阳光照入窗内,水印悄然无迹,屋外的天空仿佛更高更蓝,粒尘不染,读后感《读朝花夕拾有感650字》。欣赏鲁迅的心已飞到云霄高处!
读《朝花夕拾》有感 篇6
两年前,我带着求知的渴望与好奇轻轻地翻开这本书,本以为我将再次得到新的知识来充实自己,可没想到,这书中的许多言语段子我竟无法理解。我沮丧的合上这本书并约定两年后再来拿下它。如今的我已是一名初二的中学生了,相比以前,理解能力自然增长不少,这个寒假,我终于翻开这本书——《朝花夕拾》。
我喜欢的中国作家,除去冰心常新港,应该就是鲁迅先生了。这本书的原名是《旧事重提》,至于现在为什么会叫《朝花夕拾》,我想大概是鲁迅先生嫌它太直白吧。书中鲁迅先生回忆了自己的童年生活与青少年时代,赞美了劳动人民的淳朴,善良,也批判了封建旧俗、文化。还刻画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长妈妈、衍四太太、五猖会上的无常、百草园中的美女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作者在家中的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一切感受都是那么天真烂漫,令人回味,甚至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鸣。因此我才会那样喜爱,尤其是作者以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读起来会让人感到异常亲切,也没有什么距离感。文章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儿时的那份纯真,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自由的向往。还时不时能勾起我对儿时的回忆。
儿时的我,也曾像鲁迅先生一样有许多五彩缤纷的往事。小时候,我会在课堂上因为老师的一个小错误而举手指出,如今,即使老师一连报错好几个字我也不会有什么动作;小时候,我会因为在无意间捡到一枚硬币而欣喜若狂,并得到表扬;如今,看到地上的硬币也只是一笑而过;小时候,我会因为晚上爸妈不在身边感到恐惧而哭闹,如今,晚上独自一人躺在床上,在一片漆黑中也没有感到一丝恐惧。
童年是一朵花,一朵芳香四溢的花;童年是一个盒子,一个装着许多秘密的盒子;童年是一个葡萄架,一个长满了数不清葡萄的葡萄架;童年是一棵大树,一棵挂满回忆的大树;童年是一本日记,一本写满喜忧的日记;童年是一杯浓茶,一杯让人回味的浓茶。
如今,在喧闹纷扰且容易迷失自我的生活里,若你能静下心来仔细读完这本书,你的心情会变得比以前平静,释然。正如书名《朝花夕拾》,等长大以后,再把自己小时候的零碎琐事一点点拼凑起来,或许你会有不同的感受。
读《朝花夕拾》有感 篇7
细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享受着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烂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画面。
我读鲁迅先生的这篇充满对童年回忆的散文,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鲁迅: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他与昆虫为伴,又采摘野花野果,然后与玩伴一起捕鸟,但由于性急,总是捕不到很多;在三味书屋,当寿先生读书读得入神时,却没发现他的学生正在干着各式各样的事,有的正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玩游戏,鲁迅正聚精会神地在画画…… 鲁迅先生在文章中表现了他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那股热情,希望能自由自在地玩耍,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不希望整日被父母、家奴管束着,这正是儿童特有的。
如今,田野上造起了楼房,我和小伙伴都在为将来努力着,老师和家长出于安全考虑而管束着我们,因此我们感受不到了大自然的亲切,也少了许多自由,但我仍旧热爱自然,向往自由,无论现在能否实现,我仍沉醉在无拘无束的自由空间之中。这也许就是我和幼年鲁迅的相似之处吧!
读《朝花夕拾》有感 篇8
《朝花夕拾》是一本散文集,我个人认为这部书其实重点在写鲁迅对社会的批判,少部分文章也带有回忆性的童真。
鲁迅借当时的一些人,事,讽刺了些许人物,但讽刺中又透露着少许无奈悲凉的气氛。而在写鲁迅幼时开心的事情时,字里行间里透露着是当时无忧无虑,快乐的气氛。
总的来讲,《朝花夕拾》是一本掺杂着许多个人情感和当时社会制度的精彩回忆录。“藤野先生”里渗透着一种师生的情感;“阿长与山海经”里描写的是一种家人的关怀和思念;而“五猖会”则是塑造了一个家庭教育的思维定势。
而在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应该是《五猖会》和《藤野先生》这两篇了。一篇是描写事的,一篇主要是描写人的。也因为这两篇和我们的生活较为接近。
首先《藤野先生》,一听题目就感受到浓浓的老师的辛苦和教诲,文中的老师是个不拘小节,生活简朴的教师,因为他细心,严谨的教学风格,深受鲁迅的喜爱,最后由喜爱变成敬佩。
也许,我们生活中也有这么优秀,负责任的老师。但是我们又何尝懂得珍惜呢?或许没有,老师对我们的爱又有多少人懂得感恩呢?
《藤野先生》向我们讲述了师生情,而《五猖会》向我们展现的是微小,不易发觉的家庭间的亲情。
《五猖会》中的“我”因为参加会而高兴,但父亲打破了我内心的激动,要我把书背完了才能去,但是最后的心情也不比之前那么兴奋了。父母的行为也许让我们不满,但是终有他们的用意在里面,这份伟大而又容易忽视的爱,才是真正的亲情。
《朝花夕拾》里,鲁迅用平凡,接地气的语音揭示了社会一个又一个的黑暗,但是细读,里面又有许多人世间有爱的场面,或许这就是这本书这么受欢迎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