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安的种子》读后感(精选7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安的种子》读后感 篇1
我在听我的搭档星宇讲绘本《安的种子》,投影仪上每一张图片像定格的电影镜头,让我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安的种子读后感。这本绘本以前读过好几遍,但以这样的方式读,更抵达内心。结束时我分享说:我觉得我就是安。今天听的过程里,我一直沉浸在深深地感动里,有挂着眼泪的微笑、有释然后的舒心、有自我洞察的喜悦。
读后最大的感受是:在适宜的时间适合的地方,种下属于你的种子。因为我们的春天都会来到。
只要,你,还记得,你的种子是什么。
我们每个人,都能从故事里三个小和尚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老和尚把三颗"几千年前的莲花种子",分送给三个小和尚:一个名字叫本,一个名字叫静,一个名字叫安。我曾经也像急功近利的本,要第一个种出千年莲花。也像用尽心思的静,把种子种在金花盆里。所以,像本和静一样,我曾经也种死了"种子".而我也希望像安一样,有一天,和交给他种子的师父、和曾经一起种下种子的师兄弟们一起享受这个的画面:在"盛夏的清晨,在温暖的阳光下,古老的千年莲花轻轻地盛开了。"
我感受到了让我我感动的根源,感受到了我自己的状态:我在渐渐成为安。而安,是我这么久这么久以来的理想。
故事里有两条线:一条是拿到种子的本和静,只围绕"种种子"这一件事所做的各种徒劳无功的事情。一条是安,在每一个普通的日常里,除了"种种子",只埋头做当下自己要做的事情。这样的两条线,对比着我们每个人身处的'"外在"和"内在".
"内在"是,我珍惜我的种子,所以我在接到手心里的那刻,把它放在了一个布袋里,挂在我的胸前,从此,没有摘下来。是我去集市买东西,遇到那个卖藕的人,他和我闲聊中,我就知道无论是千年的种子还是普通的种子,都要生长在适合它本质的环境里。是我扫雪、做斋饭、挑水时享受眼前小事的顺其自然,是我坚信理想在心,慢慢等待的喜悦。是我知道什么时间种种子。
什么时间就做什么事。悠然地做事,安静地和自己在一起。于是我的内在就让我和我自己连接起来,也和自然连接起来。
总有听我讲课后的朋友说,你说的真好。
我微笑着说:能说出来的好,是因为我先做出来了。
《安的种子》读后感 篇2
年初我在西城青少年儿童图书馆为女儿还借图书时,偶然从书架上找到一本国产绘本名叫《安的种子》。本想借来凑凑数,随便看看,谁知读后却欲罢不能。每读一回,都让我感触一回,犹如品茗一般回味无穷。人一般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已很少会被触动了,随之而来的多是世故、固执和自以为是。而恰在此时《安的种子》悄然走近我的视野,宛如一股清风吹进我的心灵,让从前执迷的自我发生了一场心灵深处的反思与变革。
安的种子》讲的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故事,但它却蕴涵了很深的哲理。在隆冬时节,寺院里的老师傅分给三个徒弟每人一颗千年莲花的种子,并告诉他们这非常珍贵,让他们去把它种出来。拿到种子后,三个徒弟各有主张。徒弟本想第一个种出来!徒弟静想怎样才能种出来?徒弟安想我有一颗种子了。于是在不同的想法下他们有了不同的做法。本跑去找锄头,直接把种子埋在雪地里;静查找种植书籍,挑选名贵花土与药水,并为种子配备金花盆、金罩子和暖房等;而安却在大家忙于种莲花时坦然为寺院继续做着采买、扫雪、做斋饭、挑水等工作,照常做日常功课和散步……最终持不同心态的三个徒弟得到了不同的结果,本的种子没有发芽,他摔断了锄头不再干了;静的种子发芽了,但是为了保暖被金罩子罩住了,使它得不到阳光和氧气,没过几天就枯死了;安的种子在春天种在了池塘的一角,慢慢的生根发芽,并在一个盛夏的清晨轻轻地绽放了。
每每合上这本书,都会让我陷入深深地思考之中。作为孩子的.家长,哪个父母不是望子成龙呢?但是真正成龙的又有几个呢?家长们常常会说:“我的孩子天生不是那块料。”难道孩子一出生就已经决定了一生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当父母们饱含深情地望着刚刚呱呱坠的孩子时,不啻于得到了一颗千年莲花的种子。大家最终的想法都是希望看到自己的种子能够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那么该怎么做呢?是违背自然规律地拔苗助长?还是水到渠成地自然生长?徒弟本、静、安正好代表了三个类型的父母:第一类是不顾孩子生长规律一味蛮干地家长,结果是他们只能有三分钟热度,干得快失败的也快。第二类是自作聪明的家长,他们有知识有文化,与第一类家长相比更有智慧。他们对孩子呵护备至,并会想方设法为孩子提供最好的生活或学习条件,可最终大多数孩子还是会失败。因为家长们始终不明白温室里的花朵是无法经历暴风骤雨的。遗憾的是这样的家长比比皆是。第三类是胸襟博大、淡定坦然的家长。他们不会为孩子成长中的小荣誉小挫折而患得患失。他们会始终保持平和的心态看着孩子慢慢成长。这在我们现在这个浮躁而功利的社会中是多么难能可贵呀!
经过反思使我看到自己的狭隘,我为什么不能做一位像徒弟安一样的母亲呢?现在我释然了,平和了更淡定了。比如我不再为女儿挑选大部头的书看了;不再为女儿不喜欢上兴趣班而烦恼了;也不再强迫女儿做她不喜欢的功课了……孩子需要顺其自然慢慢长大,任何的拔苗助长都会适得其反。现在我愿把这本书推荐给天下为人父母者共分享,愿天下每位父母都能种出千年莲花。
《安的种子》读后感 篇3
暑假里,我和妈妈一起读了一本图画书,书名叫《安的种子》,让我来谈谈自己的感悟吧。
书中讲了一个简单的故事:在一个寺庙里,老师傅分别给本、静、安三个小和尚,每人一颗几千年前的、非常珍贵的莲花种子,让他们去种出莲花来。
第一个小和尚叫本,性格很急躁,他一拿到种子就想第一个种出莲花来,他在大雪天里跑去寻找锄头,把种子种在了雪地里,等了很久。结果,种子连芽都没有发。
第二个和尚叫静,拿着种子想着怎样才能种出莲花来。他先查找种植莲花的书籍,再挑选最好的金花盆,搬进温暖的房间,用最名贵的药水和花土,小心翼翼地种下种子。虽然种子发芽了,但他用金罩子罩住了小幼芽,小幼芽得不到阳光和氧气,没过几天就枯萎了。
第三个小和尚叫安,安拿着种子想:我拥有了一颗种子,一定要好好珍惜。他不慌不忙地把种子装进小布袋里,挂在自己的'胸前。安像往常一样:去集市为寺院买东西;清扫寺院里外的积雪;做斋饭;早起挑水;晚课后去散步……一直等到春天来了,才在池塘的一角种下了种子。结果,种子不但发芽了,还在盛夏的清晨轻轻地盛开了,开得十分美丽,十分惊艳。
原来,安是在遵循大自然的生长规律,静待春天的到来。相比急于求成的本,我更喜欢安静的安。安拿到师傅给的种子以后,不急躁、不慌乱、冷冷静静、好好思考的态度,就值得我们学习。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更应该学会耐心等待,遵循规律,在适当的时机做适当的事情,不要急于求成而违反了自然规律。
“内心平静,则外在安然”,我希望浮躁的自己像安一样,耐心地等待着,等待着春天的到来,等待着种子的发芽,等待着千年莲花的盛开。
《安的种子》读后感 篇4
这篇文章叫做《安的种子》,很早以前就看到过,一直记忆犹新,这次看到就拿他转出来给还没有看过的父母。
我们的孩子从来不拿自己妈妈和别人妈妈做比较。
所以,妈妈们,我们也不要对孩子说,“你看人家谁谁谁怎么怎么样,你看你……”
这句话最伤害孩子的心,每个人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自己不喜欢听的话,也不要说给孩子听。每个孩子都最爱自己的妈妈,在他们眼里,无论自己的妈妈有什么缺点,无论妈妈爱大吼大叫还是温柔体贴,都可以接受,都不影响孩子对妈妈的无条件接纳和无条件的爱。
每个孩子都是这样,看到自己的妈妈,眼睛都会发亮,会跑过去张开双臂,迎接自己最爱的妈妈。孩子都可以做到这样,为什么作为父母的我们,做不到呢?
妈妈们需要做的是,和孩子约定一个鼓励的动作,可以是摸摸孩子的头,可以是一个拥抱,也可以是一个拍手,只要孩子今天比昨天有进步,只要孩子有一个小小的更正,随时随地,鼓励一下,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孩子,而不是挑剔的眼光,让孩子体会到成长的快乐很重要。
有缘看到《安的种子》的人们——无论你是不是准备将它读给孩子听——也许都应该先找一个安静的角落,轻轻地念给自己听。然后想一想、再想一想:我们有没有得到过“千年莲花的种子”?!
这个标题写的`非常的棒,回想起来,我们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的确用了太多的比较,“谁谁家的孩子考试比你好”,“谁谁家的已经钢琴10级了”,“谁谁家的这次考入了北大”,然后末了再加一句“你怎么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这些已经习以为常的话,我们可能料不到对孩子的成长会有多么大的影响。
换位思考,要是你的孩子经常冒出来这些话:“谁谁的妈妈做菜比饭店还好吃……”,“谁谁的爸爸是哪个公司的老板,一年赚100多万”,“谁谁的爸爸,他生日的时候送给他一辆宝马”,“谁谁的家里,每年都要出去旅游3次”等等……末了再加一句“我的爸爸妈妈怎么这么没用?” 试问作为家长的你感受会如何?
希望父母能从小种下一棵种子,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种子就好。虽然需要你的精心浇灌,但发展成什么样子是没有参考的,玫瑰有玫瑰的美丽,百合一样有百合的清新,哪怕是仙人掌必定也有他独到的一面,怕的就是拔苗助长,还等不及开花就夭折......
《安的种子》读后感 篇5
一颗种子,三种命运;一个关爱,多样诠释;一种教育,多种演绎。------题记
陪伴四岁半的女儿阅读绘本《安的种子》,每读一回,都让我有所触动,犹如品茗一般回味无穷。这本书与其说是给孩子们的读物,不如说受益更多的是成年人,很简单的故事蕴含着很深的哲理。
《安的种子》讲述的是雪花纷飞的季节,寺院里的'老师父给了本、静、安每人一颗几千年前的莲花种子。拿到珍贵的种子,本和静立刻开始了播种,本把种子种到了雪地里,因为看不到种子发芽而气急败坏;静找来最好的花盘,用了最名贵的药水和花土,不久他的种子发芽了,静细心呵护,用金罩子罩住,结果因为没有阳光和氧气,种子枯死了,静因而垂头丧气。而安呢,他把种子装在一个小袋子里挂在胸前,像以往一样平静地为寺院扫雪、做斋饭、挑水,饭后悠闲地散步。春天来了,安把种子种在了池塘的一角,有一天挑水时他看了嫩芽,终于在盛夏的清晨,在温暖的阳光下,古老的千年莲花盛开了。
在教育的路上,孩子就是一粒千年莲花的种子,等待着适合的阳光雨露的恩赐。迫于各种外界原因,我们有时候揠苗助长,像本;有时候过分宠溺,像静……毫无例外,无论哪一种所收获的结果,都不是我们所期望的。如果我们像安一样有着一份平和的心境,静静地等待着春天的到来,再去播种,莲花种子才会盛开的美丽,绽放的惊艳。
其实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生活,在人的一生中会收到无数颗“种子”,我们不知道哪一颗才是千年莲花的种子?只有像安那样,充满爱心和热情,认真地对待身边每一件事,无论事情大小轻重,都认真面对,我想千年莲花自然会在你的人生路上随处绽放……
《安的种子》读后感 篇6
《安的种子》讲述的是一个关于等待的故事,故事中的三个小和尚代表了三种不同的人生态度:本,性情急躁、急功近利;静,性情细致、浮华不实;安,性情平和、淡定踏实。我想读这本书的人都会像我一样,在书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初读此书是儿子一年级的时候,那时,识字不多的儿子需要我帮助朗读,和他一起读完这本书,我思绪了很久,书中中式的画面和内容让我浮躁的心一下子安静下来,富有禅意和哲理的故事,绝对是一本家长和孩子可以终生无数遍翻阅的书。因此,我决定每年都来看看这本《安的种子》。
这本书故事情节简单,人物刻画清晰,精简的语言把三个人物描写的细致到位。在三个小和尚身上总能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静静阅读思索的同时,我也希望儿子能像安一样,拥有平和自然的心境,不必追逐事情的结果,而是能体味过程的`美好,这是我对儿子的期望,可细想,其实这也是一种要求,而做为家长的我们,做到了吗?我们总希望孩子能变成想象中那样,拥有美好心灵、综合能力强的人,总打着“为了你好”的招牌去要求和左右他们,反观这个“一切为了孩子好”的过程,我们是本?是静?还是安呢?
第一次读完给我最多的感触是:自省、律己!做为家长,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怀抱种子的人,我们视若珍宝的孩子,不就是那棵千年莲花种子吗?孩子成长的过程不就是我们守望花开的过程吗?看到故事中本急于求成结果冻死了种子,也许我们会觉得可笑,可想想,很多时候我们对待孩子,那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急切,和本有什么区别?看到静把种子放在温室、用金罩护住,导致种子缺氧枯死,是否觉得他太过刻意?想想,这和我们怕孩子摔怕孩子失败,怕他受到一丝伤害,总想把他们护在自己的羽翼之下的行径有何不同?看到安,我们又有他的几分淡定和从容?我们总想让孩子赢在起跑线,总在追逐自己眼中所谓的成功,看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就大发雷霆的抱怨、指责,却忽视了孩子成长过程中最最关键的东西,忽视了生活本身的意义。想到这些,又突然想到在一个论坛上看到的一篇帖子:《把孩子培养成普通而幸福的人》,其中有一点说到:灵魂要自由、思考要独立、活的要真实,也许你有很多梦想没有机会实现,可千万别要求孩子代替你实现!
《安的种子》已读了很多遍了,每读一次,都是一次反观内心,自查言行的过程;每读一次,对于教育孩子和自我心态的调整都有很大的帮助;每读一次,对本就会有更深刻的理解。他的处事不惊、遇事不乱、遵从内心,蕴含了太多大智慧,值得无处遍的研读、体会、学习。
对于儿子,我期望他如我们当初给他起小名那样:唯一而平凡,期望他成为安,在浮躁的社会中拥有一颗恬淡、安静的心,有梦想、有目标,却不急不躁,在平凡琐碎的日子里,享受生活、享受等待,静待花开。对于自己,我把“安”放进了心里,我也向着这样的目标而努力:初读不知文中意,再读能成文中人!
《安的种子》读后感 篇7
春天来了,在池塘的一角,安种下了种子。不久,种子发芽了。安欣喜的看着眼前的绿叶。盛夏的清晨,在温暖的阳光下,古老的千年莲花轻轻的盛开了。
(我们的孩子,何尝不是一颗千年莲花的种子?对他灿烂盛开的祝福和期望里,我们是否给对了生根发芽的时节?是否武断的拒绝了滋养他的阳光和氧气?)
每个孩子都是千年莲花的种子,尊重它原来的样子,郑重地给出等待,享受陪伴孩子的过程。
《安的种子》中,很显然,首先要意识到,当我们拥有一个孩子时,其实我们就有了一颗可以盛开的莲花种子。种子有它自己生长时间、生长条件,不是我们只含一句爱种子,种子自己就可以开花。我们必须在春天种下种子,在夏天看他盛开。孩子也一样,不要指望一个年幼的孩子向你一样成熟、像成人一样有自控力。成人有时候也没有自控力啊!种子,不是只种下去,就可以花开,孩子也一样,不要说撒手不管就说孩子可以自己成长为人。安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做父母的也一样,不断地的修行自己,才可以有资本去种种子,才可以等待花开。
在这急功近利的社会中,安的那份平和的心境,宛如一潭清澈平静的水,是多么难得。一天天长大的孩子啊,你总有一天也会得到“千年莲花的种子”,会为了各种“珍贵”的东西日以继夜、马不停蹄。
可是,无论如何,希望你记得安---这个你小时候听过的故事里的小和尚,记得他感激地把种子装进小布袋里、挂在胸前;记得他从容地去买东西、扫雪、做斋饭、挑水;记得他悠悠然散步的样子。他告诉你,要怀着希望、有所追求,但一定要淡定、顺其自然;同时,享受生活的过程,享受那些平凡琐碎的.小事、享受等待。
种出璀璨的莲花是一场极致的盛事。享受生活的过程,享受那些平凡的琐事,享受每一个安然的等待,何尝不是生命的智慧?
祝福所有看到这个故事的大人和孩子,祝你们在某个盛夏的清晨,也看到千年莲花的盛开。享受每一个安然的等待,何尝不是生命的智慧?等待也是一种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