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祁黄羊教学反思(精选10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祁黄羊教学反思 篇1
《祁黄羊》是一篇历史故事,讲的是祁黄羊让位荐贤的故事。祁黄羊由于年老退休,无法担任“中军尉”一职,晋悼公便让他举荐。于是祁黄羊推荐他的杀父仇人解狐接替他,但此人重病,不久就不治身亡了。祁再推荐自己的儿子祁午接替他,表现了祁“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做事“出以公心”的崇高品质。
这是一篇介绍中国古代历史人物的文章,所以我在导入时,也就从古代人物入手:在以前的课上,我们认识了很多历史人物,比如越王勾践,他会让我们想起一件重要的.历史事件——卧薪尝胆;想到林则徐呢?——虎门销烟;这个时候再出示“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也就水到渠成了。所选择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也是学生学习过的,又是在复习旧知,可谓一箭双雕。
本篇课文在讲祁黄羊举荐人才过程中,是用人物的对话来展开故事情节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主要是让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反复诵读,通过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来体会祁黄羊的出以公心的高尚品德。同时创设情境对话,加深对人物崇高思想的理解。如:解狐和祈午听到祈黄羊举荐他时,会怎么想,怎么做?祈黄羊的亲朋好友、朝廷上的文武百官和百姓们会说些什么?在此基础上,再去理解“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就十分容易了。
祁黄羊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祁黄羊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祁黄羊教学反思 篇2
《祁黄羊》是一篇历史故事,讲的是祁黄羊让位荐贤的故事。祁黄羊由于年老退休,无法担任“中军尉”一职,晋悼公便让他举荐。于是祁黄羊推荐他的杀父仇人解狐接替他,但此人重病,不久就不治身亡了。祁再推荐自己的儿子祁午接替他,表现了祁“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做事“出以公心”的崇高品质。
这是一篇介绍中国古代历史人物的文章,所以我在导入时,也就从古代人物入手:在以前的课上,我们认识了很多历史人物,比如越王勾践,他会让我们想起一件重要的历史事件——卧薪尝胆;想到林则徐呢?——虎门销烟;这个时候再出示“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也就水到渠成了。所选择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也是学生学习过的`,又是在复习旧知,可谓一箭双雕。
本篇课文在讲祁黄羊举荐人才过程中,是用人物的对话来展开故事情节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主要是让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反复诵读,通过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来体会祁黄羊的出以公心的高尚品德。同时创设情境对话,加深对人物崇高思想的理解。如:解狐和祈午听到祈黄羊举荐他时,会怎么想,怎么做?祈黄羊的亲朋好友、朝廷上的文武百官和百姓们会说些什么?在此基础上,再去理解“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就十分容易了。
祁黄羊教学反思(通用7篇)
在办理事务和工作生活中,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所谓反思就是能够迅速从一个场景和事态中抽身出来,看自己在前一个场景和事态中自己的表现。那么应当如何写反思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祁黄羊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祁黄羊教学反思 篇3
《祁黄羊》是一篇历史故事,讲的是祁黄羊让位荐贤的故事。祁黄羊由于在多年征战中,腿脚落下毛病,无法担任“中军尉”一职,便向晋悼公请辞,推荐他的杀父仇人解狐接替他,但此人重病,不久就不治身亡了。祁再推荐自己的儿子祁午接替他,表现了祁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做事出以公心的崇高品质。
教学这一课,我主要以“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做事出以公心”这句话为切入点,先从理解句子意思开始,然后提问:祁黄羊为什么举荐自己的仇人解狐,后来又为什么举荐自己的儿子祁午?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研读对话,入情明理,感受祁黄羊一心为国、大公无私的高尚品质。
在学习重点段3——11自然段时,我把它分成两个层次进行。课堂中重点指导学生学习了3——7自然段,即“外举”部分,然后放手让学生用刚才的学习方法学习8——11自然段,即“内举”部分。学习“外举”部分时,我先挑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祁黄羊竟然举荐他的杀父仇人担任中军尉这一职位,老师认为他是一个很糊涂的人。”学生表示不同意,“想说服老师吗?”以此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然后让学生找出关键的词语或句子进行品味。
以读为主线,进行点拨,并让学生大胆想象当时人物会怎么想,怎么说,如:“祁黄羊想了想,他在想什么?”“祁黄羊的亲朋好友听说他居然举荐他的杀父仇人担任中军尉这一职位时,他们会怎么说?”层层深入,将学生的体验不断引向深处,使其充分领悟到文本的内涵。最后进行学法迁移,自学习“内举”部分。效果不错。
祁黄羊教学反思 篇4
《祁黄羊》是一篇历史故事,课文以简练的笔触,生动的语言着重讲述祁黄羊让位荐贤的事,表现了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思想境界,塑造了一个做事出以公心,行事光明磊落的人物形象。本文主要以人物对话来展示人物品格特征的。但在人物对话的背后,有许多空白之处,在教学时,我就抓住了几个值得学生探究的空白,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说话,效果还不错。
师:(板书)内举不避仇,外举不避亲
祁黄羊、悼公、解狐、祁午
生:自由朗读。
师:你知道解狐、祁午和祁黄羊的关系吗?
生:解狐是祁黄羊杀父仇人,而祁午是祁黄羊的儿子。
师:祁黄羊推荐的人一个是仇人,一个是儿子,你对此有什么想法?
生:我不明白祁黄羊为什么要这样做,杀父仇人应该是不共戴天的,他怎么能选解狐呢?同时推举亲生儿子担任国家要职,他难道就不怕天下人误解吗?
师:这个问题问得很好。请同学们用书上语言来回答。
生:因为祁黄羊荐贤是出以公心的,所以他“内举不避仇,外举不避亲”。(指导理解“出以公心”)
生:因为没有比解狐和祁午更合适的人选了,所以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
师:理解得真好。那么,祁黄羊在推荐这两个人时,有没有人出来反对呢?
生:当然有。推荐解狐,他的家人一定会反对,如果他的老母亲还在,一定会说祁黄羊是一个没有良心的人。
生:不止是他的母亲这样说,我想,所有祁黄羊家的亲戚朋友都会这样说。说他是一个大逆不道的人,是一个不肖子孙。
生:我想,当时祁黄羊推荐解狐时的压力一定很大,毕竟解狐是他的'杀父仇人啊!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有道理,那么祁黄羊是怎么说的呢?我们好好来读读他的话,体会他的出以公心。
学生有感情朗读……
师:那么,推荐他的儿子,又会有谁出来反对呢?
生:那些和祁黄羊不对的人会出来反对,他们会说祁黄羊是在包庇自己的孩子,是想把自己的官位让归自己的儿子。
生:一些人肯定会在晋王面前说祁黄羊的坏话,说他是偏袒自己的儿子。
师:那么面对这些压力,祁黄羊又是怎么说的呢?让我们再来读读他的另一段话,体会他的出以公心。
学生有感情朗读……
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中这样写到: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课堂上,老师应该像助燃剂,像点火器,激活学生情感的火把。在这节课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做法,我让学生进行想象说话,使学生的个性在课堂飞扬,学生的生命在课堂成长。正是有了这样的引导,因此学生的回答相当精彩,教学效果也很理想。
祁黄羊教学反思 篇5
《祁黄羊》这篇课文,叙写了春秋时期,晋国大夫祁黄羊,为了国家的利益,不计私人恩怨,不避个人亲仇,两次为国举荐贤才的故事,表现了祁黄羊出以公心、正直无私的高尚品质。本篇课文的故事情节简单,人物的形象鲜明。全文紧紧围绕“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这句话展开的。通过品味语言文字,感受祁黄羊是一个一心为国,做事公正的人。
课文中“祁黄羊举荐人才”是故事的中心事件,作为一个线索贯穿全文。故事正是紧紧围绕“举荐人才”展开。在学生理清文章层次,了解文章内容之后,重点创设了情境对话,来加深对人物崇高思想的理解。如:解狐和祈午听到祈黄羊举荐他时,会怎么想,怎么做?祈黄羊的'亲朋好友及嫉恨祁黄羊的人又会怎样想?在站在人物的角度进行思考之后,再写一写,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再去理解“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就十分容易了。
另外,祁黄羊的人物形象除了从祁黄羊的举荐理由中可以感受到,还从他的神态中也有所领悟。例如:在举荐人才的时候,两个“想了想”“郑重”,都可以让人感受到他对这件事是非常认真的,是唯才是举的。
预设是完整的,但在进行这一课的学习中,存在了许多的遗憾:1.为了体现课堂的真实,导学案没有前置,再加上这节课对人物心理的揣摩较多,孩子们在课堂上去书写,造成了时间安排的不当,导致拖堂。2.在孩子们书写的过程中,情感、气氛突然降至冰点,语文课缺乏了语文味,好像做阅读题似的。
如果再上此课,首先要将导学案前置,然后随着课堂的需要来灵活使用,不能硬套四个环节;要让学生理解清楚“一心为公”的意思,怎样爱国,要量力而行,可从学生身边的小事谈起,“三爱三节”是爱国的表现,好好学习是爱国的表现,爱护、保护环境也是爱国的表现……
祁黄羊教学反思 篇6
《祁黄羊》一文介绍了祁黄羊举荐贤才的故事,表现了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做事出以公心的崇高理想境界,表现了祁黄羊正直无私的高尚品质。
课文内容比较易懂,教学第一课时,我把重点之一放在让孩子们给课文分段,说说段大意,再用串联段意的方法,说说课文主要内容。对于中年级的教学,概括能力的培养也很重要。
教学第二课时,重点之一是:结合文中的细节,深入体会祁黄羊的“出以公心”,怎样一步步走进人物的内心深处?我采用了阅读和想象结合的方式展开。首先,读读课文,把你认为能体现祁黄羊品质的'细节找出来,说说自己的体会,孩子们从祁黄羊的语言,说话时的神态,这样举荐的目的等方面,读出了祁黄羊的正直无私,然后,展开想象,假如:你是解狐、你是祁黄羊的亲人,你是朝廷的人物,你是老百姓,当你知道祁黄羊这样举荐的时候,你们会说些什么?当你们知道祁黄羊举荐人才的出发点的时候,你们又会怎么想,怎么说?通过这样的补白,人物的形象在孩子们的心中越来越鲜活了!
祁黄羊教学反思 篇7
如在教学《祁黄羊》后写道:“春秋时代有许多品行高洁、流传千古的君子,这些人的言行思想折射出一个时代的特点。文史是不分家的,当学生对‘春秋’怀有极大兴趣的时候,完全可以省出一些课堂上的时间,来与学生聊一聊‘春秋’。可是我没有,所以学生的感悟就很肤浅。”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之举,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没有深刻反思,就没有明显进步;没有反思的意识和习惯,就没有持续的进步。反思犹如一位向导引领我们从经验迷宫走向智慧殿堂,成长为一位有个性的、充满智慧的教师。
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教师成长模式。生成性的教学活动大量存在于课堂教学的实践之中,必须通过对实践的反思教师才能提高对实践的理性认识,才能创造出新经验,把握新规律,提出新思想。课后若不细细反思得失,就不会在意念中留下深深的痕迹,面对“意外”的敏锐性也就不易培养起来了,回春之妙也难以体悟,教学经验也难以积累。因此,反思得失是形成教学“智慧”的'基点。
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反思应着力于思考:教学行为是否有利于教学目的的实现,追求教学行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要抓住教学实践中的得意点、失意点、争议点和困惑点,采用自我反思、同伴对话和专家引领的方式进行。还要注重养成把思考的过程、内容用文字记录下来的习惯,使内隐的思考、感悟更加清晰、深刻,便于反复琢磨,比较研究,找出规律,总结方法,真正驾驭课堂,展现出游刃有余的风貌。
祁黄羊教学反思 篇8
《祁黄羊》一文介绍了祁黄羊举荐贤才的故事,表现了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做事出以公心的崇高理想境界,表现了祁黄羊正直无私的高尚品质。
课文内容比较易懂,教学第一课时,我把重点之一放在让孩子们给课文分段,说说段大意,再用串联段意的方法,说说课文主要内容。对于中年级的教学,概括能力的`培养也很重要。
教学第二课时,重点之一是:结合文中的细节,深入体会祁黄羊的“出以公心”,怎样一步步走进人物的内心深处?我采用了阅读和想象结合的方式展开。首先,读读课文,把你认为能体现祁黄羊品质的细节找出来,说说自己的体会,孩子们从祁黄羊的语言,说话时的神态,这样举荐的目的等方面,读出了祁黄羊的正直无私,然后,展开想象,假如:你是解狐、你是祁黄羊的亲人,你是朝廷的人物,你是老百姓,当你知道祁黄羊这样举荐的时候,你们会说些什么?当你们知道祁黄羊举荐人才的出发点的时候,你们又会怎么想,怎么说?通过这样的补白,人物的形象在孩子们的心中越来越鲜活了!
祁黄羊教学反思 篇9
苏教版教材第八册课文《祁黄羊》是一篇历史故事,讲的是祁黄羊让位荐贤的故事。祁黄羊由于在多年征战中,腿脚落下毛病,无法担任“中军尉”一职,便向晋悼公请辞,推荐他的杀父仇人解狐接替他,但此人重病,不久就不治身亡了。祁再推荐自己的儿子祁午接替他,表现了祁“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做事“出以公心”的崇高品质。
于是在课堂上我直接奔向问题的所在,让学生找出反映他品格的一句话“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及词语“出以公心”。于是在讲述晋悼公和祁黄羊的第一次对话时,我让学生充分阅读了人物的对话,并思考人物说话时的动作、表情,来体会人物当时的心理。当晋悼公提出让祁黄羊举荐中军尉的时候,我让学生来模仿当时的现场:老师模仿晋悼公,一名同学模仿祁黄羊,其余的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来扮演和祁黄羊同朝做事的官员,另一组来扮演祁黄羊的老母、妻儿老小以及他家的`仆人。”这时我提出问题让学生来思考:“同学们,我们从祁黄羊想了想,郑重地说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做出这样的决定上经过深思熟虑的,是非常严肃、认真、慎重的。那么和他同朝做事的官员们,当你们听到他举荐的是自己的杀父仇人时,你们怎么看待这件事?”学生们有的说:假如你选解狐的话,恐怕连你的亲人也不会认你啦!有的说:老兄啊,你为什么要选他呢?要是你选了他,就不怕他恩将仇报杀了你们全家。有的说:祁兄啊,解狐是你的杀父仇人,你看我不是也挺强壮的吗?平时和你关系也不错,你怎么就没想到要推荐我呢?你这个没良心的东西!扮演父母妻儿的说:大哥呀,你怎么会推举咱们的杀父仇人解狐这样无用的小人呢?你不怕他灭了咱的九族吗?有的说:黄羊哥呀,你难道忘了是谁杀死咱的父亲了?如果你让解狐担任了中军尉,那你就是祁家不孝的子孙!有的说:黄羊啊,你这不孝子,你连杀父之仇都能忘记,养你这样的儿子有何用!
接着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大家为什么都不赞成他的举荐呢?而祁黄羊是从哪些方面考虑推荐了与自己有不共戴天的杀父仇人——解狐呢?为什么晋悼公一开始也感到惊讶,但是后来也同意了他的举荐呢?读读他们的第二次对话。学生们这时已经完全进入了角色,无论是从分析问题上,还是从朗读技巧上,他们都非常地投入,可以看出他们非常喜欢参与此事的讨论,他们很喜欢这样充满争论的课堂。注意人物的提示语,注意句子中的标点,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想了想,郑重”,引发学生的想象,尝试透过文字体味人物内心复杂激烈的矛盾斗争,从而体会人物当时的心理。指导研读后,充分激励和相信学生,“授之以渔”,采用学法迁移,放手让他们自学第二次对话,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文本的解读与表达,通过文本来实现人文精神的体悟与捍卫,文本不是知识的全部,勤奋的语文教师可以教好文字、语法与解题技巧,但语感和写作是永远不能“教”出来的。把文本看成是实现文本和人本对话的一个话题,文本与人本的交融,就支撑起语文天地斑斓广阔的创造空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是汲取更多语文养料的切入口、观察社会的一个窗口、探索未来的一个途径、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门坎。教后,我觉得指导朗读时却忽略了运用,教学细节落实不到位。由于经验尚浅,课堂上对自己所设计的在课堂上不能灵活地实施,学生的自主性没有充分地发挥。通过这次活动,自己学到了很多,更激励我要不断地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祁黄羊教学反思 篇10
星期四上了《祁黄羊》第二课时。这篇课文讲的是春秋时代的历史故事。祁黄羊是春秋时代晋国的中军尉,由于常年征战,腿脚落下毛病,行军打仗很不方便,于是他就向晋悼公提出辞职。在辞职之前,晋悼公要求他举荐一个能替代他的人。祁黄羊第一次举荐了他的杀父仇人——解狐,第二次举荐了他的儿子,这让晋悼公深感意外。他惊讶地问祁黄羊为什么要推荐自己仇人和自己的儿子。祁黄羊说:“我只是想,朝中的人哪个有军事才能,可以担此重任,我压根儿就没去想他是不是我的仇人或亲人。”故事表现了祁黄羊“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报仇”,做事出于公心的精神。故事是非常简单,但怎样让学生来理解祁黄羊在国家面临危急的关头“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做事出于公心的精神是本节课的难点。
于是在课堂上我直接奔向问题的所在,让学生找出反映他品格的一句话“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举内自不必说,人吗,总是会有私心的吗?这一点任何人都能理解。但是举荐自己的仇人这一点是学生们不能理解的。于是在讲述晋悼公和祁黄羊的第一次对话时,我让学生充分阅读了人物的对话,并思考人物说话时的动作、表情,来体会人物当时的心理。当晋悼公提出让祁黄羊举荐中军尉的时候,我让学生来模仿当时的现场:老师模仿晋悼公,一名同学模仿祁黄羊,其余的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来扮演和祁黄羊同朝做事的官员,另一组来扮演祁黄羊的老母、妻儿老小以及他家的仆人。”这时我提出问题让学生来思考:“同学们,我们从祁黄羊想了想,郑重地说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做出这样的决定上经过深思熟虑的,是非常严肃、认真、慎重的。那么和他同朝做事的官员们,当你们听到他举荐的是自己的`杀父仇人时,你们怎么看待这件事?”
学生们有的说:假如你选解狐的话,恐怕连你的亲人也不会认你啦!有的说:老兄啊,你为什么要选他呢?要是你选了他,就不怕他恩将仇报杀了你们全家。有的说:祁兄啊,解狐是你的杀父仇人,你看我不是也挺强壮的吗?平时和你关系也不错,你怎么就没想到要推荐我呢?你这个没良心的东西!扮演父母妻儿的说:大哥呀,你怎么会推举我们的杀父仇人解狐这样无用的小人呢?你不怕他灭了咱的九族吗?有的说:黄羊哥呀,你难道忘了是谁杀死咱的父亲了?如果你让解狐担任了中军尉,那你就是祁家不孝的子孙!有的说:黄羊啊,你这不孝子,你连杀父之仇都能忘记,养你这样的儿子有何用!
接着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大家为什么都不赞成他的举荐呢?而祁黄羊是从哪些方面考虑推荐了与自己有不共戴天的杀父仇人——解狐呢?为什么晋悼公一开始也感到惊讶,但是后来也同意了他的举荐呢?读读他们的第二次对话。学生们这时已经完全进入了角色,无论是从分析问题上,还是从朗读技巧上,他们都非常地投入,可以看出他们非常喜欢参与此事的讨论,他们很喜欢这样充满争论的课堂。
在解狐去世后,祁黄羊举荐了自己的儿子,而且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只有祁午能担当此事!”看来祁午和解狐的水平是基本相当的,为什么一开始祁黄羊不举荐自己的儿子,而举荐了自己的仇人呢?难道祁午的本事真的低解狐一等吗?围绕这两个问题,学生们进行了激烈的争论,但是最后还是形成了共识——那就是祁黄羊不想让人背地里议论他偏心眼儿,说他有野心。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只有舍弃小家利益,而要顾全大家利益。这件事关系到国家的兴亡,人用的对了国家就兴,人民们从此安居乐业;人要用错了,有可能导致国家灭亡,因此他从国家大局出发,不考虑是他的仇人还是他的亲人。
接着让学生小结:通过这件事可以看出祁黄羊在处理事情的态度怎样?学生们把一些能用在他身上的好词全搬出来了:出于公心、秉公办事、铁面无私、正直无私、爱国爱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最后,布置学生查阅一下资料,搜集一些能反映“解狐”“祁午”的军事才能的事例,用事实来说话,再一次验证祁黄羊的举荐是否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