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音乐教案及教学反思

笔构网

2025-10-13教案

请欣赏中班音乐教案及教学反思(精选9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班音乐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1

设计思路:

最近,我们班正在进行《熊的故事》主题活动,主题目标是尝试用各种方式表述故事情节,对物体的大小多少进行比较或匹配。发现孩子们很喜欢熊这一动物形象,于是又给孩子们听了《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这首歌,在听这首歌的时候,有的幼儿会不自觉地扭动自己的身体,做各种舞蹈动作,看到有小朋友在这样做,其他小朋友看到后,也纷纷模仿。于是,我就利用《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这首歌曲,在结合子主题“变石头”里,扮成各种小动物,跟着音乐边唱边做各种小动物的动作,音乐一停,马上就变成“动物石头”,作一相关动物造型,动一下,就被“熊”抓走。

活动目标:

1、根据音乐,学会模仿各种小动物动作,音乐停止,保持原先动作。

2、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熊头饰一只、创设一个“熊”的家

活动流程:

热身运动—音乐游戏《变石头》——放松整理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

1、今天天气真好,小动物们都出来玩了,小鸟喳喳叫,小兔蹦蹦跳,今天树林里面真热闹。我们小朋友,也往树林走,采上几朵鲜花,再来跳一跳。要是大熊走过来,大家可别乱跑。

2、师幼共做热身运动

跟老师一起来学小鸟飞,飞得高一点,再高一点,学小鱼游泳,尾巴甩一甩,再来学蝴蝶飞,飞到花丛中。

二、音乐游戏《变石头》

1、幼儿复习音乐,可以跟着音乐做一些动物动作

2、教师介绍规则:我们边听音乐,边做各种动作,也可以找一个好朋友一起做,音乐一停,你们马上就不动,变成一个石头,要是动了,就要被熊吃掉,看谁坚持的时间长。

3、教师扮演“熊”在家里睡觉(也可以请一个小朋友扮演熊,来看哪个小朋友动了)幼儿进入创设的情景进行游戏。

4、师幼游戏。(音乐一停,要马上不动哦,动了就要被熊抓走的)

5、再次游戏。谁坚持到最后拉,那他就是冠军,我们为他拍拍手。

三、放松整理

1、一起数数熊吃掉了几个小动物?

2、让我们擦擦汗,抖抖手,踢踢脚来放松放松。

个别化活动

一、区角活动

1、在计算角,投放一些熊的图片,让幼儿进行数数,或者提供些颜色不一的.熊,让幼儿给小熊进行排队。

2、在美术角,提供些参考图片,让幼儿自己画小熊。

3、在音乐角,听音乐做各种动作,为《洋娃娃和小熊跳舞》配上舞蹈动作,自编自演。

二、参观活动

给幼儿参观其他班幼儿或者哥哥姐姐做游戏时的情景,了解做游戏要掌握的规则。

个别活动引发的兴趣及经验:

个别幼儿:个别幼儿对音乐游戏不是很感兴趣,但音乐也不敏感,听到音乐停了,还再动来动去,即使不动了,坚持的时间也不长。

多数幼儿:多数幼儿非常喜欢音乐游戏,听到音乐停了,马上不动,而且还会摆不同造型,这次是站着的,下次就是弯着,每次都变换不同动作进行游戏,而且坚持的时间很长,真像个石头人。

教师分析并对照自身资源

个别幼儿: 个别幼儿对游戏很敏感,很快就掌握了游戏规则和要领,只要老师说一遍,就领会了教师要表达的意思,而且哪怕有别的小朋友逗他,他都不会动,游戏意识非常强。

多数幼儿:多数幼儿喜欢做游戏,但规则意识不是特别强烈,需要老师语言上或动作上的提醒,比如说音乐停了,现在不可以动了等,动作上能够有一些简单的变化。

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音乐游戏活动,幼儿特别喜欢参与活动,在《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歌声中,孩子们尽情地在游戏着,音乐停了,马上不动,音乐再响起,又继续游戏,直到剩最后一个小朋友,坚持到最后的就成了冠军,并且教师为冠军贴了个五角星,大家都想得到五角星,基本上都不动,在第二次游戏时,最后还剩两个小朋友坚持到最后,难分上下,就两个都奖励了五角星,两个人脸上都很开心。但是,在游戏过程中,有个别幼儿规则意识不强,明明已经被熊抓到了,坐在椅子上了,过一会,又过来游戏了,看来以后,老师在游戏时,要对个别幼儿多加强游戏的规则意识。

中班音乐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2

活动目标:

1、感受欢快、流畅的音乐风格,用图谱来感受、了解ABA的曲子结构。

2、能大胆想象,用肢体动作表现旋律的不同特点。

3、借助游戏情境来想象,体验在音乐中变魔法的乐趣。

4、了解多与少的相对性。

5、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准备:

矿泉水瓶、水、盖子里有颜料、约翰斯特劳斯《加速度圆舞曲》、PPT图片、纸、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趣引题。

1、大森林里,住着一个颜色精灵,它会变魔法, 颜色精灵最喜欢制作魔法汤,制作魔法汤的秘密就在音乐中,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颜色小精灵可能会做什么魔法动作呢?

二、绘画记录,引出图谱。

1、小精灵把魔法配方藏在音乐里,那我们现在就把变魔法的每一个动作用笔记录下来,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来学会变魔法汤的本领,好不好?

2、边完整听音乐旋律,边用记号笔在纸上描绘图谱。

3、梳理经验,提问:谁能看明白,这个魔法秘诀告诉我们,要做些什么事情?

4、幼儿通过图谱,聆听音乐,帮助理解。(师带动幼儿看图谱做动作)

三、动作感知,制作魔法汤

1、师出示没有在瓶盖上涂上颜料的瓶子,提出拿瓶子的要求。

2、师幼共同听音乐变魔法。

3、讨论为什么没有变出彩色水的原因。

4、再次尝试听音乐找魔法。(幼儿闭上眼睛)

四、神奇的`魔法汤

1、师幼随着音乐变魔法。(瓶盖上有颜料)

2、师:变出来了吗?问幼儿:你变出来的是什么魔法汤?

3、我们也学会了变魔法汤,你们高不高兴?嘘!小精灵在告诉我们,这首好听的音乐名叫《加速度圆舞曲》,她叫小朋友把魔法瓶这样拿好,许一个心愿,把这个心愿轻轻地装在魔法瓶,放回老师的篮子里,我们下次再做其他颜色的魔法汤,好不好。

反思

《颜色精灵的魔法汤》的乐曲选自约翰·施特劳斯的《加速度圆舞曲》中的第一小圆舞曲,是典型的ABA三段体的曲式结构。

在本次音乐欣赏活动中,我请幼儿欣赏约翰斯特劳斯的《加速度圆舞曲》中的"第一小圆舞曲",让幼儿体验倾听、辨识、表现音乐的兴趣。

音乐是开启幼儿智力大门的一条捷径。我希望幼儿能将自己的生活经验生活经验与所欣赏的曲子相联系,帮助幼儿体验审美愉悦和创造的快乐,体现自我表现和创造的成就感,为此,本次活动我运用了欣赏法、启发联系法和情绪感染法进行教学。

中班音乐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玩游戏,熟悉乐曲旋律,演唱歌曲《小兔和狼》。

2.能用身体动作表现歌曲内容,创编不同的造型,唱准休止符。

3.体验音乐游戏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音乐活动课件《小兔和狼》PPT。

2.大灰狼头饰、小兔头饰,打击乐器串铃、沙锤、蛙音筒。 3.入场音乐《小兔子跳跳跳》、歌曲《小兔和狼》。

活动重点、难点:

难点:感受不同性质的音乐。

重点:感知音乐初步会做游戏。

活动过程:

一、律动《小兔子跳跳跳》。

1.师:今天来了这么多的客人老师来看我们小朋友上课,我们可要好好表现哟!好,请小朋友们跟着老师听音乐做动作。

2.师:刚才小朋友们表现得真棒,为了奖励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给你们讲个故事!你们想听吗?(讲述故事)

一天,小小兔子跳呀跳呀跳到树林里玩,它竖起耳朵仔细听,听到风儿在呼呼地吹,树叶沙沙地响。正当小兔子玩的开心的时候呀,只听!嘭!嘭!哎呀,不好,来了一只大灰狼,吓的小兔赶紧躲了起来,聪明的小兔子躲在大树丛中,大灰狼没有发现它,灰溜溜地走了,小兔又高高兴兴地出来玩了。

3.师:故事好听吗?故事发生在哪里呢?(森林)

谁来说说故事里有谁呢?(小兔子、狼)(出示背景图)原来故事发生在森林里,故事里有小兔子和狼。

师:那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大灰狼要吃小兔子)

4.师:小朋友们听的真仔细!

二、熟悉旋律、学唱歌曲。

1.这个有趣的故事还能编成一首歌曲呢!你们想听吗?(想)那请小朋友们仔细听哟!播放歌曲《小兔和狼》

2.师:好听吗?小朋友在歌曲里听到了什么?(小兔和狼)

3.师:这么好听的歌曲,小朋友想不想用自己小椅子下面的乐器给它伴奏呢?出示并介绍让幼儿认识串铃、沙锤。(幼儿打节拍再次听歌曲)

4.师:小朋友,你们想来唱一唱吗?(想),为了帮助小朋友们记住歌曲的内容,老师把歌词变成了有趣的图谱呢!(出示图谱),好,请小朋友们跟着老师把歌词学一学吧。初步让幼儿认识休止符,学习休止符的唱法。(学歌词两遍)5.小朋友们表现得真棒!现在请小朋友们跟着老师把这首歌唱一唱吧!老师唱一句小朋友们唱一句。(带唱两遍)

6.小朋友们唱得可真好!老师真想听小朋友们完整地唱一唱呢,你们想吗?(想)(师可和幼儿齐唱两遍)

三、幼儿根据歌词创编相应的动作。

1.师:刚才小朋友唱得真好听。在歌曲里小兔子是怎么样走路的?谁来学一学(请幼儿表演)小兔竖起耳朵听的动作?风儿怎么样?树叶怎么样?(动作)哎呀,谁来了?小兔看到狼后是什么样子的呀?小兔害怕极了,吓的躲了起来。

2.师:小朋友们,那我们一边唱一边来完整的表演这首歌曲吧。(师幼表演)

四、游戏《小兔和狼》。

1.师:小朋友们表现得真棒!为了奖励小朋友们,老师想请小朋友们玩游戏呢!你们想玩吗?(想)

2.出示乐器串铃、沙锤,蛙音筒,交代游戏规则:请小朋友们围成一个大圈圈,边听音乐边做动作,听到狼来了,小兔要想个办法不让狼发现,应该怎么办呀?(赶紧蹲下),不然会被狼发现的。

3.幼儿带上头饰进入角色,配班教师扮演狼玩游戏。

4.一幼儿戴上头饰扮狼玩游戏。(看情况而定)

五、结束部分。

师:小兔子们真聪明,大灰狼啊!没捉到小兔子,灰溜溜地走了,我们又可以高高兴兴的到别的地方去玩了!走喽,去玩啦!(音乐声中,幼儿边唱边跳出活动室。)

《小兔和狼》是一首富有故事性的歌曲,二拍子,旋律简洁流畅、活泼有趣。特别是趣味故事性的歌词,形象生动,便于幼儿记忆。还有幼儿熟悉喜欢的小兔子,都是他们很感兴趣的,也有助于提高他们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特别是最后大灰狼的出现,更是在游戏时把活动气氛推向一个新的高潮,让幼儿在玩玩乐乐中学习,体验快乐,很适合中班幼儿进行活动。

首先,从选材上看,我从幼儿的兴趣出发,精心选材,小兔的`形象是幼儿比较熟悉、喜爱的,能引起孩子情感上的共鸣,积极参与,热情投入。在活动中,改变了以往教师示范的教学方式,而是让幼儿创造性地探索小兔各种高兴的动作,充分体现了幼儿的主动性。幼儿在活动中以自身特有的可爱的动作和形态为集体做出示范,毫不胆怯,动作自然协调。具有节奏感。

整个教学过程动静交替,幼儿在不断地动静交替中,丝毫未觉疲劳,一直兴趣盎然。教案设计中,通过提问采取了层层递进的方法,活动的每一步都让幼儿充分展现自己的经验,然后对幼儿的经验进行及时地整理归纳,使幼儿的经验得到提升,幼儿在整个活动中都是主动的,积极的,充满了乐趣。

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不足的地方:首先,整堂课中,我说的太多,示范的太多,没有留足够的空间让孩子自己创编。其次,因为平时的养成教育做的不到位,也由于我组织的还不够好,部分幼儿在活动中不遵守课堂纪律,自顾自说,甚至不听老师指令,使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出现碰撞现象。今后要在平时的工作中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再次,本人对教学环节设计也没有做到胸有成竹,加上有些紧张,在最后环节的实施中,没让幼儿整理乐器,也没播放课件音乐,就出了教室。

中班音乐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4

活动目标:

1、在情境中学唱歌曲《小鸭嘎嘎》,并初步尝试用分组唱的形式进行歌唱。

2、体验和朋友共同歌唱的快乐。

3、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4、让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词内容。

活动重点:

能用愉快的情绪演唱歌曲,并唱准附点节奏。

活动难点:

尝试分组演唱,并能快速准确接唱歌曲。

活动准备:

《小鸭嘎嘎》音乐,PPT课件,分组标志。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师幼互动,组织教学。

二、基本部分

1、导入:水中游来小鸭子

(1)、(出示PPT图片)看一看,这是什么地方?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这个浴缸大吗?请你学一学。

(2)、今天,我请来了一位喜欢水的朋友,看看是谁?。(出示小鸭)这是我朋友哎,猜猜我为什么喜欢它?它摸上去什么样?眼睛大吗?学一学。

2、小鸭嘎嘎叫

(1)、欣赏歌曲第一段师:我喜欢小黄鸭可爱的样子,我还喜欢它什么地方呢,这回要请你们的耳朵来帮忙听一听了,这首歌会告诉你,我为什么喜欢小黄鸭。问:我为什么喜欢它?你们会洗澡吗?一起来学一学吧!

你们知道我为什么喜欢和小黄鸭一起洗澡吗?因为这个浴缸太大了,我一个人洗很孤单,小黄鸭陪我洗澡,还陪我玩水呢!你们喜欢玩水吗?怎么玩?来,学一学。

(2)、重点练唱小鸭叫声(附点节奏)师:刚才你们玩水的时候,来了两只小黄鸭,还记得小黄鸭的叫声吗?哪一只是我的朋友呢?请你听一听吧!

(师分别演唱两只小鸭的叫声,幼儿听辨并练习附点节奏,并学会控制声音的强弱)

(3)、学唱歌曲后一部分师:我的小鸭还有本领呢,快来找找吧!

①师逐句弹唱唱后一部分。幼儿倾听并找出小黄鸭的本领。

②欣赏PPT课件,引导幼儿添加象声词。

刚才你们听到“我会游”的后面有什么声音?“我会唱”的后面有什么声音?“我会吹泡泡”的后面又有什么声音?两次吹泡泡的方向一样吗?请你学一学怎样吹出向上和向下的声音呢?

③幼儿随乐表演唱。

3、小黄鸭合唱队(1)、齐唱练习师:(出示PPT图片六只小鸭)小朋友的歌声引来了一群小黄鸭,这六只小鸭子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小黄鸭和唱队”,今天它们是来演唱《小鸭嘎嘎》这首歌的,可是他们还不会唱呢,你们会唱了,你们来教教它们,好吗?

(2)、分组演唱小鸭子合唱队要去沙滩上演出,他们要分成三组,一组唱游泳的,一组唱唱歌的,一组唱吹泡泡的,怎么分呢?你们愿意和它们一起表演吗?请你自己选一个队加入吧!

三、结束部分请幼儿为小班的.弟弟妹妹演出。

活动反思:

《小鸭嘎嘎》这首歌曲非常贴近幼儿生活,歌曲内容生动有趣,富于表演,很适合中大班幼儿学习。

这次活动也是一次游戏化教学教改模式的尝试。改变传统的教师示范,幼儿理解记忆,学唱模式,将歌曲内容生活化、游戏化,让幼儿在不断变化的游戏场景中通过听一听,说一说、学一学、做一做,潜移默化的学会了歌曲,整个过程像是在玩耍,没有了教的痕迹。事实证明,这种游戏化的教学模式是非常适合幼儿的,在活动中幼儿通过不同的形式反复欣赏感知音乐,体验到了音乐带来的快乐,孩子们的情绪是快乐的,态度是积极的,身心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中。

这种游戏化教学模式更贴近《指南》的目标要求,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让幼儿在不断的感受与欣赏中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进行表现,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验证《指南》。

我会把这次观摩示范活动做为起点,在游戏化教学模式的探讨中不断提高,不断进步,使我们的游戏化教学更有效。

中班音乐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5

活动目标:

1、理解歌曲内容,感受歌曲中诙谐、愉快的气氛。

2、学唱歌曲,尝试用不同的速度表现歌曲的诙谐意味。

3、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4、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教学重难点:

尝试用不同的速度表现歌曲的诙谐意味。

活动准备:

1、音乐录音

2、妈妈、爸爸、小马的图片

3、图谱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马图片,导入活动。

1、你们看谁来了呀?这是一匹幸福的小马,有爱它的爸爸和妈妈。小马的爸爸和妈妈每天都会带着它出去玩,小马快乐极了!

2、有一天,小马又跟着爸爸出去玩了,你们看!

(二)理解歌曲第一段内容,学习演唱。

1、教师根据歌词内容演示小马图片,表现小马跑和摔跤的情节。

2、看明白了吗?小马跟着爸爸出去玩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

3、倾听第一段歌曲录音

4、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谱,帮助幼儿理解并记忆歌词。

(1)小马小马摇着尾巴,跟着爸爸去干嘛?它为什么会摔跤?你听到歌曲是怎么唱的?(当幼儿说出歌词内容后,教师用歌唱的方式来加以回应。)

(2)在歌曲里面唱了很多"包古里包古里",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再来听一听吧!

5、结合图谱再次倾听第一段歌曲录音。

"包古里包古里"像不像小马跑来跑去的脚步声呀?我们一起来学学小马"包古里包古里"跑起来的样子,好吗?(教师引导幼儿边学小马跑边说"包古里包古里",感受歌曲的诙谐。)

6、教师带领幼儿唱第一段歌词,前半部分教师唱,"包古里……摔一跤"处由幼儿接唱。

(三)理解歌曲第二段内容,学习演唱。

1、第二天,小马跟着妈妈出去了,你们想知道它跟妈妈出去干了什么?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吗?赶快来听一听吧!

2、倾听第二段歌曲录音3。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谱,帮助幼儿理解歌词。

(1)小马为什么要跟妈妈出去?它经过了哪些地方?吃到青草了吗?

(2)谁愿意来学一学小马"包古里包古里"吃草的样子?(请个别幼儿表演)

(3)小马吃饱了心情怎么样?(引导幼儿表演小马吃草时快乐的样子,并说"包古里包古里吃个饱",进一步感受歌曲诙谐和愉快的氛围。)

3、教师带领幼儿唱第二段歌词,前半部分教师唱,"包古里……吃个饱"处由幼儿接唱。

(四)完整学唱歌曲,尝试表现歌曲。

1、结合图谱,引导幼儿完整学唱歌曲。

2、教师范唱歌曲,第一段稍快,第二段稍慢。

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歌曲有时唱得慢、有时唱得快?“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小马和爸爸一起玩耍时,跑得快,摔跤了,要唱得快;小马和妈妈一起走,肚子饿走不动,要唱的慢;小马吃饱了,又要唱得快。)

3、教师现场在图谱上画出速度变化的符号,如表示唱得快,表示唱的慢。

4、引导幼儿尝试用不同速度演唱歌曲,第一段稍快,第二段稍慢。

5、教师用生动的面部表情引导幼儿在演唱时表现出歌曲诙谐愉快的情感意蕴,还可以在"包古里……摔一跤"和"包古里……吃个饱"处边唱边做动作,增加趣味性。

(五)延伸活动:唱唱玩玩小马的手指游戏。

1、教师边唱边表演手指游戏,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2、播放录音,教师带领幼儿边做手指游戏边唱歌曲。

3、幼儿在熟练后,可两两合作结伴表演。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否在了解幼儿的基础之上,也就是说我们要经常蹲下身聆听幼儿的想法,才能了解幼儿在想什么、喜欢什么;要了解他们经常谈论的问题、感兴趣的`内容以及他们的认知水平和原有经验。同时,我们要了解教材,剖析教材,找准活动中幼儿发展的支点,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思考怎样把这些点转换成可行的、合适的活动。《小马》这首歌本身所体现的特点是符合孩子的兴趣的,这在回答的实施中已经明确可见。

中班音乐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6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歌曲,用连贯的声音演唱。

2、抒发幼儿毕业前对教师的一片深情。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PPT课件,音乐

查看课件

大班音乐课件《老师再见了》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

马上要毕业了,你们有什么话对老师说?

二、欣赏歌曲

1、听一听歌曲里的小朋友是怎样表达对老师的感情的?

2、欣赏后说说里面唱了什么?

3、你会对老师说吗?

4、跟着歌曲一起唱

5、引导幼儿唱出深情的感受。

三、表现歌曲

1、 边唱歌曲边用一些动作表示。

2、 集体深情地场给老师听。

四、老师为幼儿提一些希望。

活动反思

即将毕业了,我们的孩子因为是只上了一年的`大班,所以很多的孩子在情感上面并没有多少的表现。而且有三分之一的孩子是中班年龄的所以在情感激发方面也不是很明显。

中班音乐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7

一、设计意图:

《小兔和狼》是一首富有故事性的歌曲,二拍子,旋律简洁流畅、活泼有趣。特别是趣味故事性的歌词,形象生动,便于幼儿记忆。还有幼儿熟悉喜欢的小兔子,都是他们很感兴趣的,也有助于提高他们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特别是最后大灰狼的出现,更是在游戏时把活动气氛推向一个新的高潮,让幼儿在玩玩乐乐中学习,体验快乐,因此设计了这一音乐活动。

二、活动目标:

1、通过玩游戏,熟悉乐曲旋律,演唱歌曲《小兔和狼》。

2、用身体动作表现歌曲内容,创编不同的造型。

3、体验音乐游戏带来的乐趣。

4、了解儿歌的含义。

5、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新歌。

三、活动重点:

通过玩游戏,体验音乐游戏带来的乐趣。

四、活动难点:

随音乐的变化用身体动作表现歌曲内容。

五、活动准备:

1、背景图, 小兔、狼的图片。

2、大灰狼头饰1个,小兔胸饰若干,《小兔和狼》音乐。

3、小图片(小兔、树林、风儿、树叶、狼)。

六、活动过程:

一 、故事导入

1、师:小朋友们,看,谁来我们班做客了?(小兔子)我们和小兔子打个招呼吧!

2、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你们想听吗?(想)一天,小小兔子跳跳跳,跳到树林里玩,它竖起耳朵仔细听,听到风儿在呼呼地吹,树叶沙沙地响。正当小兔子玩的开心的时候呀,只听!嘭!嘭!哎呀,不好,来了一只大灰狼,吓的小兔赶紧躲了起来,聪明的小兔子躲在大树丛中,大灰狼没有发现它,灰溜溜地走了,小兔又高高兴兴地出来玩了。

3、师:故事好听吗?谁来说说在故事里你听到了什么?

幼儿:小兔子、狼。(出示背景图,图片小兔子、狼)

4、师:小朋友们听的真仔细!

二、熟悉旋律、学唱歌曲

1、师:这个有趣的故事还能编成一首歌曲呢!你们想听吗?

(教师跟着音乐进行第一次范唱)

2、师:好听吗?在歌曲里你听到了什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小图片)

3、师:这么好听的.歌曲,老师还想再来唱一遍呢!你们要竖起耳朵仔细听老师是怎么唱的?(教师边唱边手指图)

4、师:你们想来唱一唱吗?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来唱一唱!

5、小朋友们唱的真棒!

三、幼儿根据歌词创编相应的动作、以及造型。

1、师:在歌曲里小兔子是怎么样走路的?(请幼儿表演)谁来学一学小兔竖起耳朵听的动作?风儿怎么样?树叶怎么样?(动作)哎呀,谁来了?小兔看到狼后是什么样子的呀?小兔害怕极了,吓的躲了起来。

2、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边唱一边来完整的表演这个故事。

四、游戏《小兔和狼》。

1、师:小兔和狼还能做成游戏,你们想玩吗?

听到狼来了,小兔要想个办法不让狼发现,应该怎么办呀?

在唱到"哎呀"的时候声音不能很响,不然被狼发现的。

2、教师扮演狼,幼儿扮演小兔玩游戏。

3、请一位幼儿戴上头饰扮演狼,其他幼儿扮演小兔玩游戏。

五、结束部分。

师:小兔子们真聪明,大灰狼啊!没捉到小兔,灰溜溜的走了,我们又可以高高兴兴的到别的地方去玩了!走喽,去玩啦!(音乐声中,幼儿边唱边跳出活动室。)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最大的亮点是以故事为主,贯穿始终,尤其是第二环节,老师讲故事后,通过提问,让孩子们边回答边做动作,很快便理解歌词,记忆歌词。在活动中,孩子们的兴趣很高,积极主动回答问题的同时,还大胆地做小兔跳和竖起耳朵以及风儿呼呼吹、树叶沙沙响等动作,活动气氛非常活跃。

还有,第四环节:老师与孩子在角色游戏中巩固歌曲。在游戏中,孩子们都大声的演唱歌曲跳到树林里玩,看到大灰狼,就赶紧蹲在兔妈妈身后,不推不挤、不说话。孩子们个个玩的意犹未尽,直到活动结束后,还有很多孩子在演唱歌曲玩着游戏。

而不足之处是:第一,老师清唱歌曲和带领孩子演唱歌曲时,没有利用上图谱,导致孩子唱歌总是忘记歌词。下次在组织时,我一定会注意图谱的利用与操作,因为图谱能很好地帮助孩子记忆歌词,演唱歌曲。第二,在环节学习时,老师的引导不够,速度太快,像是在走。今后,在组织活动时,每一个环节都要慢慢地去引导幼儿学会,真正地懂了,才往下走。

中班音乐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8

活动目标:

1、认识蒲公英的外形和生长过程,并能用身体动作来表现蒲公英。

2、在游戏中能有技能和大胆创编动作。

活动准备:

1、录音磁带,录音机,课件,场地,字卡(沙、石头、水、树叶、高、矮)

2、四色绒球,让幼儿戴在手腕上。

活动过程:

一、放音乐进场。

二、导入

1、春天到了,春姑娘给我们送来了礼物(拿出盒子),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盒子里面是什么啊?"出自:屈;老、师"请一名幼儿将盒子打开,拿出蒲公英。

三、指导

1、教师请幼儿说出他们看到了什么?是什么样子的?

2、教师请幼儿上来吹一吹,看看有什么变化?

3、教师引导幼儿看课件(草地上蒲公英在风中摇摆,风吹过来,蒲公英种子飘走```````)看完后请幼儿说一说用动作怎样去表现。

4、放音乐让幼儿自己听音乐用动作表现。

5、教师将有特点的动作提取出来,并带领全体幼儿练习。

四、游戏

1、教师介绍字卡和相对的场景

2、游戏开始

放音乐,一名教师出示不同的字卡,幼儿随音乐用身体来表现蒲公英飞到相应的场景;教师再出示字卡,幼儿``````直到出示完所有的字卡,蒲公英也找到了舒服的家,游戏完。

3、游戏再来一次

以不同颜色自由组合成蒲公英妈妈,游戏重复一次。

4、教师小结

五、活动结束

放关于蒲公英的儿歌,小小蒲公英找到自己的家慢慢长大变成蒲公英妈妈。

活动反思: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以歌唱、表演为中心,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符合幼儿的认知规律。孩子对此活动兴趣相当高,而且对蒲公英形态变化也十分明了,孩子一看便知,音乐的选择也十分符合蒲公英的'生长变化,孩子学习起来比较容易。在活动中幼儿可以体验和同伴合作的快乐,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合作对他们来说好像很难,多通过活动培养他们互相合作的精神,有利于他们以后的成长。

中班音乐教案及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音乐教案及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班音乐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9

一、设计意图

《毛毛虫和蝴蝶》这首歌曲由两段组成。第一段是以缓慢而较低沉的音乐唱出一只自卑、郁闷的毛毛虫的在缓慢爬行的形象。第二段以欢快的音乐表现的是毛毛虫变成蝴蝶之后自由自在飞舞的形象。中班的幼儿基本上都有蝴蝶是由毛毛虫变来的这一认知体验。通过让幼儿欣赏这首歌曲,从歌曲的节奏和力度变化上,让幼儿感受毛毛虫变成蝴蝶这一过程的情感变化。

二、活动目标

1、能够听辨和说出能够将音乐和故事结合起来,从情感上充分理解音乐。

2、能够听辨音乐前后两段在节奏、力度的不同。

三、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毛毛虫和蝴蝶》的音乐、毛毛虫变成蝴蝶过程的图片、故事

经验准备:

1、知道蝴蝶是由毛毛虫变来的

2、有初步听辨音乐节奏和力度等基本元素的能力

四、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先给幼儿讲述一个毛毛虫变蝴蝶的故事。在讲故事的过程中,适时得出示相应的图片,帮助幼儿理解音乐欣赏的内容。

(二)欣赏音乐

(1)完整播放一次音乐,让幼儿从整体上感受音乐,并说出各歌曲唱的是什么动物?

(2)播放音乐的第一段,让幼儿听,并说出这段音乐的节奏是缓慢的还是快速的?歌声是欢快的还是低沉的?

(3)再次播放第一段音乐,这次让幼儿说说毛毛虫是怎么了?在做什么呢?它是快乐的还是悲伤的?让幼儿各自说说自己的理由。

(4)播放第二段音乐,让幼儿说说这段音乐的节奏是缓慢的还是快速的?歌声是欢快的还是低沉的?

(5)再次播放第二段音乐,这次让幼儿说说毛毛虫变成蝴蝶之后怎样了?是欢快的还是悲伤的?让幼儿各自说说自己的理由。

(三)律动表演让幼儿跟着音乐进行律动表演,用肢体语言表现毛毛虫悲伤孤独的`形象和蝴蝶自由欢快飞舞的形象。有能力的幼儿还可以一边表演一边跟着音乐跟唱歌曲,引导幼儿在唱和表演的过程中注意节奏、力度和感情色彩的变化。

五、活动延伸

以《毛毛虫和蝴蝶》为背景音乐,让幼儿在音乐的情境中根据歌词内容画一幅画。

附:毛毛虫变成蝴蝶的故事:

很久以前,一只蝴蝶将自己卵产在了一棵树上,她看了看自己的孩子便飞走了。许多天后,这颗卵孵化了,周围的动物们都用好奇的眼光看着这个新生儿,便议论了起来"天呀,它长的好难看,'太丑了最好让它离我们远点。的确,它长的十分丑陋,身上有好多脚,而且周身布满尖刺,它是一条毛毛虫。小毛虫很伤心,无论走到哪都被别人嘲笑,欺负。小毛虫白天不敢出来,躲在角落里,只有到了晚上才敢出来找食物,就这样一天一天的过去了,小毛虫也逐渐的长大,而且越变越变丑,连鸟儿都不敢吃它。一天,小毛虫在角落里晒太阳,看着天空飞舞着几只漂亮的蝴蝶,心里想:我要是能变成漂亮的蝴蝶那样该多好呀。这时一只蝴蝶发现了它,飞到了它的面前,小毛虫很惊慌,连忙躲了起来,害怕蝴蝶看到自己丑陋的样子。别怕,你看你长得好可爱!蝴蝶对着小毛虫说。小毛虫惊呆了,自己生平第一次被别人夸,它好奇的问蝴蝶:我的样子这么丑陋怎么会是可爱?傻孩子,你以后会变的比我还漂亮,蝴蝶说完便飞走了。毛虫以为是好心的蝴蝶姐姐在安慰自己,便没放在心上。

几天后,小毛虫感觉很累,便吐了一些丝丝,倒吊在树上睡着了,(其实它现在已经变成了蛹,可它自己却还不知道)又过了几天,小毛虫睡醒了,它感觉眼前一片黑暗,只要冲破黑暗,便能重见光明,于是它憋足了劲用力一冲,冲破了蛹壳。阳光好刺眼,它连忙用手挡住了眼睛,这时它发现,自己的手已经不是以前的样子了,而是两对美丽的大翅膀,它可以飞起来了。它快速地飞到水边,看见了自己的倒影,它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自己居然真的是一只美丽的蝴蝶,它高兴的要疯了。原来蝴蝶姐姐没有骗它,自己真是一只蝴蝶。以前嘲笑它的动物,再也不讥讽它了,而是变成了羡慕的眼光。从此这只蝴蝶过上了自由自在的快乐生活。

活动反思:

活动内容幼儿非常感兴趣,积极开心地参与活动,各个环节也比较连贯、清晰,但在创编动作环节,幼儿的创编的动作比较少和单一,老师并没及时指导,应该放音乐让幼儿自由创作。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