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读后感

笔构网

2025-08-29读后感

请欣赏《草原》读后感(精选7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草原》读后感 篇1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出自老舍的《草原》。学了这篇课文,我感受到了蒙汉两族之间深深的友谊。

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草原美丽的的风光和蒙古老乡热情迎客,热情的招待客人,主客联欢,依依惜别的场景。

《草原》这篇文章写得可真好啊!既写出了草原美丽的风光,又体现了蒙古族人民美丽的心灵。写草原风光时,作者老舍把“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比作“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巧妙的写出了草原的广阔无垠和翠色欲流;用“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来比喻小丘柔美的线条;最后,发挥了充分的想象力,把牛羊静立不动想成“回味着草原的无限的乐趣”,把草原的美写得淋漓尽致。写蒙古人民美丽的心灵时,蒙古族人民穿上节日的盛装,千里迢迢地来欢迎客人。蒙古族人民既亲切,有礼貌,端上了可口的饭菜,热情地招待客人。饭后,蒙汉人民把酒联欢,十分快乐!离别时,汉族人民迟迟不肯离去,蒙古族人们不舍地挽留。最后,作者用“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点明了中心,抒发了情感。

蒙汉两族人民之间深深的友谊打动了我,长大了我也要为我们祖国各族人民的友谊添砖加瓦!

《草原》读后感 篇2

四面都有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这就是老舍笔下的草原。我读了后,让我更加了解了美丽宽广、富饶肥沃的大草原,还有那勤劳淳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人民,他们粗犷

爽朗,如一碧千里的草原一样畅快坦然。草原人民那种热情好客,身姿曼妙的舞姿、风味独特的美食,令远方的客人流连忘返,更在浓郁的民族风情中演绎出蒙汉两族人民亲如一家的动人画面。

在三年前的时候,我去过青藏高原,从远处望去,就像《敕勒歌》中说的一样: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现在回想起来,正如诗中说的一样,那种蓝蓝的天、白白的云、清新的空气,草原人民的热情、洁白的哈达、美味可口的食物,常常使人念念不忘。草原是牛羊的饭店,也是人们的家;是小牛小马小羊的乐园;也是地球的绿毯。

我国五十六个民族本来就是一个团结友爱的大家庭。所以,我们要一起携起手来为祖国明天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

《草原》读后感 篇3

《草原》是老舍爷爷的著作,他不仅向我们展示了草原奇丽的自然风光,还让我感受到蒙汉人民的情深·

这篇课文讲了老舍爷爷一行人乘车去草原访问,一路的奇丽风光及蒙古族的民族风情他们难舍难分的故事。读着这篇文章,心中充满憧憬和希望。我遐想着如果我能在草原上借着东风放纸鸢,看它在蓝天之下翩翩起舞,自己在茫茫碧海之中奔跑,玩累了,躺在草地上,仿佛蓝天轻易地就能够摸一摸,看白羊嚼着青草,牛马摔跤,真是别有一番风味啊!到了正午,和蒙古族人民吃着美味佳肴,那热情的招待,那浓浓的情谊,使草原又多添了一种人情美。这时候,我不得不想唱一首歌:“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如此美的环境怎能不让人驻足长留。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蒙汉两族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分别,夕阳下,在草原上我们各自话别·这样的场景真是人激动不已。

但是,现如今的草原已失去了当初的辉煌,由于牧民不断开垦,牛羊不断增多,草原上已·已·唉!难道我们要让这样的事发生吗?不,绝不,一旦这样,我们未来会多么渺茫,必须要停止这类事情的发生,所以请保护环境,珍惜资源!(闻羽君)

《草原》读后感 篇4

今天,我读了《草原》这篇文章,使我心潮澎湃,思绪万千。

看!这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小丘上有成群的羊,牛马,一会上了小丘,一会又下来,无论在哪里,都是内蒙古大草原的一道风景线。在往远看,看见了一条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这里不仅景色美,而且人情民俗都很美。草原的主人还很好客呢!

主人拿出奶茶,奶豆腐,手抓羊肉款待我。鄂温克姑娘们唱民歌,我也跟着唱。美妙的歌声荡漾在整个大草原上。接着小伙子表演套马摔跤。

突然,我回过神了。我发现自己正在教室里读课文呢!我下定决心,一定好好学习,长大后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把自己的家乡也建设得那么美丽。

《草原》读后感 篇5

前几天,我在一本书上看到了一篇老舍的作文:文章记叙了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表现了蒙汉两族人民团结友好的深情厚谊。

说到这里使我想起了这样一句诗词:“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是呀!蒙汉两族人民情深似海,不忍心马上分别。大家站在蒙古包外,望着一望无际的草原,在夕阳里互相倾诉着惜别之情!这篇课文还抒发了老舍先生对祖国河山无限热爱的思想感情!

读了这篇课文,我还学到了动静结合法。老舍先生用静态描写展现了草原的 景美,用动态描写突出了草原的人亲,有静有动,这就是动静结合法。这让我想到:平时我们所观察到的景物中,有些景物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如:山峦、田野 、建筑物等,写好景物的静态要仔细观察,抓住特点,按一定的顺序表达出来。有些景物处于变化状态,如:鸟在飞,鱼在游,云在变化。有时同一事物,既静又动,如写:湖水,又是水平如镜,有时微波粼粼,有时波浪层层,一浪推一浪;写树木,有时高高挺立,不动也不摇,有时随风摇曳,微微点头。恰当地写出景物的变化,文章才会生动感人!

读了这篇文章收获还真不小啊!

《草原》读后感 篇6

我看了《草原上的小木屋》这本书。这本书让我更勇敢,更会坚持,不会放弃了。

《草原上的小木屋》这本书主要讲了,有一个家庭,从一个森林搬家到了一个大草原。他们到了大草原,爸爸就开始建房子了,建房子时爸爸会遇到困难,他们坚持每天帮爸爸,最后,他们建好了房子。他们每天都会遇到困难,但他们很勇敢,很坚持。

这本书太好了!它让我更勇敢,更会坚持,不会放弃了。还让我感受了大草原的漂亮和美好。我还知道了很多动物,比如,麋鹿、松鸡……

有一次,就是这本书里的人物让我勇敢、坚持。那时,我在学炒菜。我一开始很怕油会溅到我脸上,所以,我倒完油就不敢倒菜了。这时,我突然想到《草原上的小木屋》这本书里的人物,他们是那么勇敢,那么坚持。我说过我也要那么勇敢,那么坚持。我就倒了菜,后来,我发现炒菜没那么可怕。

读完《草原上的小木屋》后,我遇到困难时,都很勇敢、坚持,不会放弃。

《草原》读后感 篇7

你到过草原吗?在电视、电影里见过草原吗?你心目中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呢?在我们语文书第九册的十二课,就是以草原为题的一篇文章。

在这篇文章里,作者用他的亲身经历,向我们介绍 了草原的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草原的地象无边的'绿毯,山羊群给这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生活在草原上的人热情大方,姑娘们歌声嘹亮,舞姿优美,小伙子们套马、摔跤,活力十足。直到太阳偏西,谁也不肯走,令作者不由的感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学完这篇文章,我也想去草原骑马,感受草原的广阔,还想和小伙子们比摔跤,或躺在草原上感受新鲜的空气,这多么令人向往啊!但是,许多去过草原的人都非常失望,说草原已经变样了,这是因为人们不注重环境的保护所引起的灾害,还有过度放牧使植被面积减少,引发了沙尘暴等一系列的天灾降临于草原和草原旁边的城市。

救救草原吧!我们一定要保护大自然的礼物——草原,不能让它再受到破坏了啊!

大家都在看